點贊,大拇指向外高高豎起,是贊賞、肯定;其余4個手指握向掌心,是責任、支撐。
建文明城,做文明人。文明人是創城的主體,更是受贊的對象。簡單的手勢,連起了文明城中的你我。
運用“點贊”這樣一個精簡化的手勢符號,三明在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再上新臺階、建設新三明的進程中,提煉“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新品牌,以二次創業的精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努力開創三明精神文明創建新局面。
高位運行
2015年2月,三明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如今,全國文明城市已經成為三明這個精神文明建設發源地的一張名片、金字招牌和傳家寶,她來之不易,凝聚著30多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汗水結晶。
“獲得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意味著三明的文明創建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如何高位運行,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是擺在我們每個文明創建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市委文明辦主任張建林說,“精神文明創建是一項戰略性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奪牌不易,守牌更難,三明的文明創建工作如何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結合創城要求和本地實際,三明市委文明辦繼承和創新30多年來“共建聯創”“滿意在三明”等老品牌,推出“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這一文明創建新品牌。
“接地氣”的10個字,朗朗上口,簡單易記,卻肩負著“揚正氣、聚人氣”的重責。
以“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這個主題,我市推出“十個一”系列活動:征集“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Logo,創作“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主題曲,編創“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廣場健身舞,設計“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公益廣告,開展“向陋習說不,為文明點贊”“日行一善,為文明點贊”志愿服務活動……
一條線串起千顆珠,更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力量匯聚到了一起。“雙為”品牌活動,把滿足市民需求與文明市民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結合起來,多角度、全方位地吸引廣大市民參與到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來。
讓老百姓在文明創建中“唱主角”“做主人”,“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正在成為市民的共同心聲和文明自覺。
潤物無聲
12月7日傍晚吃過飯,家住三元區勝利路的鄧蘭香大姐就趕著出門去了。退休了的她,有跳廣場舞鍛煉的習慣。從今年4月份以來,《為文明點贊》主題曲成了她們每天鍛煉的必備曲目。
“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三明人民勇敢勤勞善良……”采訪中,鄧大姐禁不住哼唱起來,她樂呵呵地說:“這首歌我家5歲的孫女也愛唱,平時坐公交車常常能聽見,聽多了也就會唱了。”
每到傍晚,我市城鄉各地健身點,這些唱著跳著《為文明點贊》的人群,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各地指派專業廣場舞輔導員,指導群眾積極練習,各縣(市、區)還組織開展中老年類、青年類、少年兒童類三種不同類型的“為文明點贊”廣場舞展示比賽活動。
“潤物細無聲”地“沁人心脾”,才能真正讓文明創建深入人心。群眾編創,百姓傳唱,大家競唱,讓群眾在歡快的歌聲中把文明創建唱起來、跳起來,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文明內涵和創建要求表現出來。一曲《為文明點贊》,唱響文明主旋律,更舞動百姓精氣神。
如果說歌聲改變理念,那么理論則能夠提升層次。6月23日,三明理論學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雙為”,召開“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專題研討座談會。
推出百篇理論文章,闡釋文明創建新內涵。除了向專家學者“取經”之外,市委文明辦還面向全市人民以及省內外社會各界約稿征集到260多篇質量較高的理論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探討和闡釋“雙為”品牌的重要意義、思路舉措、基本思想、理論依據,匯聚社會各界的智慧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已從中推薦一批優秀文章在《三明日報》刊發,使“雙為”這一品牌的宣傳推動,不斷向深度廣度拓展。
“一個品牌、十大項目、百篇文章、千場活動,萬人參與”。主題演講、道德講壇、志愿服務……縱觀全市,在開展“十個一”主題系列活動的基礎上,各行業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利用不同時間節點,運用多種載體、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雙為”主題活動。
活動范圍不斷延伸、活動方式不斷創新、活動內容不斷豐富,群眾在文明創建中唱起了主角,做起了主人,掀起一輪輪文明創建熱潮。
文明花開
“公交車進站,右手舉旗,與肩平行,旗與手臂呈90°……”身披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公共文明勸導員張素花在梅列區政府公交站臺上嫻熟地演示著“旗語”。對于站臺上公交車的所經站點,她也都說得頭頭是道,讓人對這位“本地通”豎起大拇指。
在三明,“紅馬甲”“小紅帽”是一道獨特而優美的風景。這抹“志愿紅”不僅僅是公共文明引導員的標志,更是三明18.9萬名志愿者的標志。
12月5日是第三十一個國際志愿者日,“紅馬甲”“小紅帽”們走上街頭、走進社區,讓三明城鄉充滿暖意。
在市區的城市客廳、騰飛廣場的大型便民利民志愿服務活動,50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200名志愿者,為市民提供十多項便民志愿服務。
在市特殊教育學校,團市委聯合市殘聯開展以“點亮微心愿、放飛微夢想”為主題的關愛殘疾兒童活動,現場幫助殘疾兒童實現微心愿100多個。
在大田,400多名青年志愿者來到城區學校,共同開展“綠滿巖城”志愿服務,義務對校園周邊環境衛生進行了整治……
獻血志愿者、文化志愿者、助殘志愿者、文明交通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僅12月5日一天,全市可統計的就有2萬多名志愿者加入到志愿活動中,服務群眾近5萬人次,發放宣傳單10萬多份。
做一次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做好事。三明創建文明城市的可貴經驗之一,正是“貴在堅持”。
“日行一善,為文明點贊”,三明有著太多生動的實踐。
在梅列區東新五路大橋下,“文明愛心微城”是一個三明人愛心匯聚的平臺。這個500平方米的地方,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走進“文明愛心微城”,高掛著的液晶電視定時播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宣傳片、公益視頻、公益廣告、志愿服務等相關知識;陳列柜里擺放著市民捐贈的衣物、日常生活用品、益智玩具等物品;6個原木色的書桌上整齊地碼著書籍、免費無線WiFi全覆蓋、免費飲用水供應;市區省級以上文明單位每逢周六定點開展“日行一善,為文明點贊”志愿服務……
從今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文明愛心微城”已經成為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廣中心、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實踐基地、民生公共服務的窗口,市民奉獻愛心的集散平臺,還承擔起環衛工人休憩站的重任。
文明,有可為,更有不可為。今年以來,我市在網上廣泛開展“向陋習說不,為文明點贊”“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今天你點贊了嗎?”等系列活動,大力倡導“行人不闖紅燈、開車不違規、垃圾不落地、用餐不浪費、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言談舉止不粗俗、旅游活動不任性、經濟生活不失信”等“八不”行為規范,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文明創建,傳播文明正能量。
文明,在細節之中,在舉手投足之間。“為文明點贊、為三明點贊”,就是讓文明創建落細落小落實,讓文明融入三明,成為這座城市奮力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