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將樂縣醫院報道,“是120嗎,這里是安仁鄉,有位產婦在地上抽搐,她的家人卻不知怎么辦,你們快來救救她吧”。6月1日,縣醫院急診科接到來自安仁的求救電話。3分鐘后,急診科協同產科醫生胡利紅從醫院出發前往安仁。 “當我們120的救護車趕到安仁鄉位于街道旁患者家中時,只見孕婦神志不清,癱倒在地,牙關禁閉,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幾位老婦人一字排開,個個雙手合十,朝著天空的方向,口中念念有詞,卻對眼前“牙關緊閉、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的產婦置之不理。”出診的產科醫生胡利紅回憶起當時的一幕,還心有余悸。
“看到產婦那么痛苦的樣子,我的本能反應是把自己的右手指端伸進產婦的口腔。這樣做是為了保持她的氣道通暢、維持呼吸。”情急之下的產科醫生胡利紅不加思索,直到產婦停止抽搐后,她的手指由于被病人咬破,一直流著血。 這位產婦的抽搐在醫生趕到后得到有效控制。接病人到醫院的途中,胡利紅醫生通知產科與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入院兩個小時后,病人不再抽搐,血壓也較前下降,符合手術指征 ,醫生立刻對其進行剖宮產手術。 哇,哇···一個生命充滿活力的健康男嬰順利誕生,而產婦術后的各項生命指征也正常。啼哭聲回蕩在產房上空,更讓快樂的氛圍彌漫在醫生們的心里。
那么,這位產婦究竟是什么原因?她得的是什么病嗎?來看看她的病歷。 患者黃XX,女,1-0-0-1,以“停經37+5周,發現血壓高5天,抽搐2次”為主訴由“120”急診入院。預產期2016年6月2日。孕33周前不定期在廣東產前檢查,未告知異常。5天前回將樂本地在將樂縣醫院產檢,測血壓:142/92mmHg,查尿蛋白(+ -),無頭暈頭痛等不適,雙下肢輕度水腫,醫生建議住院觀察,患者卻拒絕入院。2小時前無誘因突發抽搐,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神志不清,持續數分鐘后自然緩解,1小時前再次發作一次,無腹痛,無陰道流血、流水,無上腹部不適。
急診“120”擬“1、G2P1 37+5周宮內妊娠LSA;2、產前子癇3、剖宮產術后”收住院。 這段話,便是當時情況的病歷記錄,內行的同仁看了都會心驚肉跳。隨著每個人保健意識的逐步提高、《孕產婦系統保健》的建立健全和社區孕產婦管理到位,孕婦一旦確認宮內妊娠,都會做到定點定時進行產前檢查。因重度妊娠期高血壓并發子癇抽搐情況,現已很少很少遇見。但這位準媽媽卻失職了,她“無拘無束、任性”的不定期產檢,造成了可怕的后果,所幸醫生搶救及時。“只有進行規范的產檢,醫生才能及時發現“元兇”,為準媽媽保駕護航,這樣才是對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負責。”忙碌后的胡利紅摘下口罩,換下手術服,邊洗手邊對記者說到。談及每一次這些驚心動魄的經歷,她說的最多的是孕產婦們要注意的種種。
知識鏈接:
一、何為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期高血壓分為輕度及重度。 輕度:妊娠20周后出現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伴尿蛋白≥0.3g/24h或隨機尿蛋白≥(+)。 重度:血壓和尿蛋白持續升高,發生母體臟器功能不全或胎兒并發癥。子癇前期患者出現下述任一不良情況可診斷為重度子癇前期:
?。?)血壓持續升高:收縮壓≥16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
(2)尿蛋白≥2.0g/24h或隨機尿蛋白≥(++);
?。?)持續性頭痛、 視覺障礙或其他腦神經癥狀;
?。?)持續性上腹部疼痛等肝包膜下血腫或肝破裂癥狀;
(5)肝酶異常;ALT或AST水平升高;
?。?)腎功能異常(7)低蛋白血癥伴腹水或胸水;
(8)血液系統異常;(9)心率衰竭、肺水腫;
?。?0)胎兒生長受限或羊水過少;
?。?1)孕34周前發病。二、子癇 子癇,中醫病名。妊娠晚期或臨產前及新產后,突然發生眩暈倒仆,昏不知人,兩目上視,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全身強直,須臾醒,醒復發,甚至昏迷不醒者,稱為“子癇”,又稱“子冒”、“妊娠癇證”。根據發病時間不同,若發生在妊娠晚期或臨產前,稱產前子癇;若發生在新產后,稱“產后子癇”。臨床以產前子癇多見。子癇是產科的危、急、重癥,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
三、子癇的處理 子癇發作的緊急處理包括一般急診處理,控制抽搐,控制血壓,預防子癇復發以及適時終止妊娠等。1、一般急診處理:子癇發作時須保持氣道通暢,維持呼吸、循環功能穩定,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量(應留置導尿管監測)等。避免聲、光等刺激。預防墜地外傷、唇舌咬傷。2、控制抽搐。3、控制血壓。4、適時終止妊娠。
四、子癇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什么? 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像肉類、植物蛋白等食物盡量少吃,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五、如何有效預防? 1、建立健全三級婦幼保健網,開展圍妊娠期及圍生期保健工作。 2、加強健康教育,使孕婦掌握孕期衛生的基礎知識,自覺進行圍生期保健工作。 3、指導孕婦合理飲食與休息,保證愉快心情,堅持左側臥位。 4、補鈣能有效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六、正確對待疾病。 切不可使用封建迷信思想,麻木無知的求神拜佛,應相信科學,相信并信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