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2月24日訊 生豬養殖廢水是破壞福建水質的一大污染源,我省去年出臺治理生豬污染的“六條措施”,展開“禁養風暴”。在今年世界環境日之際,海都報推出“守護母親河”系列報道,曝光豬場污染,并與部門良性互動,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一些市民致電表示,海都報的策劃“營造了生態文明的輿論氛圍,倡導各方一同守護福建的青山綠水”。
近日,記者沿閩江而上,一路走訪,發現南平市延平區的樟嵐村、吳丹村,溪邊仍建有近十家養豬場,黑臭糞水直排入溪,順流而下匯入閩江,最終影響下游福州段水質。
吳丹溪的水變成褐黃色,散發出惡臭
樟嵐村多家豬場,黑臭的糞水直排進吳丹溪
“如今聞不到花香,只能聞到糞臭”
本月中旬,記者暗訪延平區樟嵐村,人在村口,就能聞到豬糞的腥臭。村口有數家占地四五百平方米的豬場,坐落在吳丹溪邊。黑臭的糞水從豬場的管道流出,順著田地邊的水溝,注入一個豬糞池,隨后又直接流入吳丹溪。
一家養豬場的工人說,這些豬場的糞水確實未經處理就直排。
記者隨后沿溪而上,暗訪數公里外的吳丹村。這里也有一家養豬場,糞水沿水管直接排入溪中。“如今,山里也聞不到花香,只能聞到糞臭!”村民陳先生說,他看著家鄉的青山綠水被豬場搞得污水肆虐,非常痛心。
畜禽養殖污染 影響南平小支流水質
據了解,目前南平市小支流水質狀況不容樂觀,個別小支流污染較嚴重。而畜禽養殖污染正是破壞這些小支流水質的“元兇”。
記者走訪的吳丹溪,位于閩江上游,離閩江干流只有5公里左右。這些豬糞水流入吳丹溪后,最終匯入閩江。
目前,福州市民喝的自來水,大部分從閩江取水。福州市民林先生氣憤地說,“未經處理直排豬糞水,不僅污染小溪沿線的環境,長此以往,下游福州等地的水質也會受到影響。”
部門:治理吳丹溪讓“豬場在,水變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吳丹溪邊的這近十家豬場都是村民自營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干部說,上世紀90年代,因水口庫區建設,很多農民失地,延平區出臺了不少政策,鼓勵農民發展養殖業。短短幾年,延平區便躋身福建生豬養殖基地之一,但周邊環境,特別是水質,也受到很大影響。
“近年,延平區對生豬污染整治的力度很大,但仍然存在問題。”延平區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委員會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該區已在南坪溪、杜溪兩條小流域投入8399萬元,引入第三方治理,實施畜禽養治分離、流域治理等項目。上述人士表示,近期啟動吳丹溪治理工程,讓“豬場還在,水變清”,一些不符合規劃的養豬場也將于近期拆除。(海都記者 陳文浩 余少林/文 包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