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來源
據村里保存流傳至今的一本紙頁泛黃、多有蟲蛀的修于清乾隆11年(1746)的族譜記載,武濟村葉姓始祖為蘇三,于明天順二年(1458)從東家洋黃家墩遷來九都武濟村。
據易經學者考證,該村地勢西高東低,西為武為尊,歷史上,村民為敵土匪,人人練武,以武御匪;濟者,本意為渡,引申為成功,心齊才能成功,而下洋垱為水,為心,為村里通往他處之必要通道,故心齊為濟。心齊以武御匪,取得成功,是為武濟。
聽村中老人講,過去也有叫文洋村。民國后叫牛替村。
祖源考證
據族譜記載,首修譜收錄開禧二年(1206)由梧桐十一世孫(許)可久、(葉)得遠續修時撰寫的《從許分葉族譜敘》,敘文記載,始祖文郁公,官至中奉大夫學士,任白州刺史,祖妣范氏,益國夫人,遷居常州宜安縣,于唐天佑元年(904)復遷建寧府許家巷立業,系梧桐葉氏受姓始祖。
文郁公生五男,三子令環,夫人梁氏,封穆國夫人,次周氏,封魯國夫人。生八男。令環公金紫光祿大夫,文殿學士兼御史中丞。次男國弼,為把截官,夫人張氏,生五男,子孫居政和梧桐枧下樓下。國弼—十二—長官—景衡—及之—德遠—良—武一—亨九,到了亨九這一代,也就是北宋嘉佑五年(1060),徙居下平峰(今壽寧縣下黨鄉下屏峰村),安人潘氏,為下平峰始祖。迨至甲四這一代,于元至大二年(1309)遷居茗坑,安人金氏,為茗坑始祖。
甲四生四子,長子五、次子七、三子九、四子十。子五生三子,長子丁二,次子丁四,三子丁五。丁二生二子,苑二、苑三,苑二生朋六,苑三生明五、明七。子七傳丑五,丑五生三子,長子崇四,次子崇六,三次崇八。崇四生安一、安六。安一生許二、許七。許二安人陳菊娘,許二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從茗坑遷居東家洋黃家墩鐵爐頭。許二獨子蘇三于明天順二年(1458)從東家洋黃家墩徙居武濟,為武濟始祖。黃妹娘與蘇三公合葬屋后左邊龍山頭大墓。
從蘇三公起,至今共傳十八世。
有祖源詩云:“政邑梧桐祖起根,南宋時遷楊梅村;下平峰來茗坑住,武濟東溪是子孫。”該詩用壽寧方言朗讀,通暢押韻,朗朗上口。這詩首明確認定,武濟葉祖源地在政和梧桐(即今政和縣澄源鄉上洋村)。
近些年從后井坑自然村遷并入的葉姓村民,系浙江小地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