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力爭新辦臺資農業項目50個,合同利用外資2億美元以上;力爭到2020年,全市漁船就近避風率達到90%,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記者了解到,寧德市將根據“十三五”期間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組織實施10大重點工程。
寧德市將充分利用地理區位獨特、氣候條件良好、物種資源豐富等優勢,開發山地資源,著力培育“生態安全、優質高效、特色鄉土、功能多樣”的山地農業產業結構。繼續抓好市級現代山地農業開發示范基地建設。每年評選30個以上市級現代山地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十三五”末,市級示范基地達到200個以上。
寧德市將加強寧臺農業合作,培育一批寧臺農業合作優勢產業,發展一批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新興產業,建設一批具有較高標準的寧臺現代農業精品項目。“十三五”期間,全市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150個,建立符合GAP標準的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20個,面積1.5萬畝;力爭新辦臺資農業項目50個,合同利用外資2億美元以上。
在海水養殖方面,寧德市將優化養殖模式和品種結構,拓展灣外新的養殖空間,“十三五”期間建設新型藻類養殖模式2萬畝,新增環保型塑膠網箱1萬口,灣外深水大網箱及大圍(攔)網100余口。完善配套三沙中心漁港、沙埕中心漁港、崳山等一級漁港,將其建成集海產品集市貿易、加工儲運、船舶維護、漁需物資生產補給、避風休養、旅游觀光的功能較為齊全、對外開放的綜合性漁港經濟區,力爭到2020年,全市漁船就近避風率達到90%,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寧德市將建設林業四大工程: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戰略性林木資源儲備工程、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工程。“十三五”期間,建設以鄉土珍貴樹種、大徑級材為主的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3萬畝;將商品林中的天然闊葉林逐步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十三五”期間,實施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試點1萬畝。
以水稻種植機械化為重點,示范推廣花生、土豆、蠶豆等其他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栽植、采收,技術,提高茶葉、食用菌、果蔬等農產品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解決農業用工的問題。到“十三五”末,重點縣(市、區)要建立1家以上的農機化示范基地,全市農機原值20~50萬以上的農機大戶發展到200戶以上,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到50個以上,農機作業服務專業人員達15000人以上。
寧德市將創建一批省級和國家級標準果蔬示范園(基地)、畜禽標準化示范園(基地),至“十三五”末,全市力爭有200個以上的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90個以上的農產品、加工產品及相關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有15個產品(水產品、茶葉、食用菌等)獲得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
寧德市將實施高優農作物和養殖動物良種創新、高效種養技術創新、高值農副產品加工創新,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建設寧德市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繼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力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3萬人以上。
寧德市將力爭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組織設施完善、運轉高效有力的市、縣、鄉、村四級植保監控體系。建設國家、省、市、縣4級農作物病蟲害數據化預警監測站點9個,大力發展村級植保員,完善建設縣級預警與控制站,建設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縣。建設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區,圍繞稻、薯、果、蔬、茶等主要農作物,實施主要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示范項目,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在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方面,2016年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細化分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2018年全市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寧德市將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持續推進農業綜合執法。做好農業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取消、下放和承接,強化銜接落實。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記者 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