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高速公路信息服務指揮中心,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嗎?”
“寧德往福鼎方向的白巖里隧道出口處,發生兩貨車側翻事故……”
日前,在寧德高速12122信息平臺接到司機的緊急求助電話后,服務中心值班員馬上調取白巖里隧道出口視頻圖像,發現其中一部貨車是大型半掛車,側翻后橫在高速路面上,要搶出應急通道通行的可能性不大,且事故發生地10公里范圍內還有吉坑、坑門里、白巖里三座隧道,如不及時處置,將存在發生二次事故的重大安全隱患。
信息服務指揮中心立即將事故情況反饋給高速交警和高速綜合執法部門。同時,他們在沿路電子信息板上發布安全提示信息,開啟隧道全照明和隧道風機,循環播放隧道內安全提示語,并在執法部門下達交通管制的指令后,又迅速通知鄰近的收費所做好車輛分流準備工作……
在事故交通管制和現場處理的三個多小時里,服務中心值班員還接聽了相關路況咨詢電話455次。值班信息員通過視頻圖像,發現事故現場擁堵的車輛上陸陸續續還有乘客在事故點圍觀或就近往八尺門收費站徒步出口,信息員通過廣播不停地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寧德12122信息服務中心離事故發生地足有一百多公里,他們是如何利用遠程電子監控有條不紊地指揮事故現場,避免二次事故發生的呢?
12月19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寧德高速公路信息服務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大廳中央墻上是一個大型電子屏幕,由18幅可單獨播放的顯視屏組成,可任意切換和放大所監控的圖像。大廳內的幾位信息員,在電腦前忙著接聽12122電話和切換、監控著各路視屏里的動態。
這就是被譽為高速公路“千里眼”的寧德高速公路信息服務指揮中心,擔負著福建高速寧德6個路段(福寧、寧武寧德段、福壽、沈海復線柘福段、京臺古田段、寧連寧德段)約430公里的路況,其中有71座隧道、27個收費站和8對服務區、260座橋梁,共設置了2300多路的圖像監控。在這里全天候24小時值班的信息員,平均每天要接聽230多個12122服務電話,要及時受理轄區內的投訴及交通應急事件處置協調工作。
“連通12122,一路幫幫幫”已不是寧德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的一句簡單的服務口號,他們利用指揮中心這個“千里眼”,運行的是“熱情、暢通、便捷”的整個服務流程,而且傾力打造并在全省樹起了“信息幫幫團”這一服務品牌。
據信息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今年1至11月份,信息中心12122平臺共接聽各類電話77379個,發布可變情報板信息9萬余次,并通過微信公眾號、閩通寶APP、100.7福建交通頻道、101.7寧德廣播電臺發布同步路況信息計5200余條,進一步擴大了服務的群體與渠道。而采取多部門聯動方式,是指揮中心快速、成功處理突發事故的有效措施。
今年11月9日18時44分,信息員接到過路司機電話報警:“霞浦往福鼎方向快到吉坑隧道有輛貨車著火,正停在應急車道自行滅火!”信息員立即將情況反饋到高速交警接警中心、119消防和高速綜合執法值班室,幾個部門快速聯動組織力量趕往現場。18時50分又接到過路司機報警稱,吉坑隧道內有輛著火貨車在行駛。信息員結合視頻掃描的情況判斷,與之前的著火貨車是同一輛車,由于一直未接到車主的求助電話,12122信息平臺馬上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程視頻跟蹤。
當從視頻圖像上看到整個車廂已經燃起大火的貨車還在高速路上行駛時,所有當班人員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無法獲知車主信息的情況下,信息員只能提前在情報板發布信息,提醒路面車輛注意避讓,并在車輛必經的坑門里隧道、白巖里隧道循環播放語音,要求著火貨車司機到就近的八尺門收費站出口并滅火。19時消防車趕到將火撲滅,幸好沒造成人員傷亡和引發其它事故。
12122信息平臺處理的事件看起來很瑣碎,但每個信息員都將司機的求助電話當做一件嚴肅的事情在處理。該高速信息服務指揮中心的電話及時率、接通率等兩項重要考核指標,已連續三年均列居全省第一,并成為全省高速公路各信息中心唯一的“文明示范窗口單位”。據悉,該指揮中心開展的“連通12122,一路幫幫幫”為主題的“信息幫幫團”服務品牌項目,去年在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品牌評選會上被列為全省推廣項目之一。今年,該中心榮獲了“福建省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林強 通訊員 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