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德市委黨校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全國和全省黨校工作會議精神,著力實施教學質量、科研咨詢、隊伍建設、規范管理、設施建設和機關黨建“六項提升工程”,擴大寧德對外影響力,走出了一條寧德培訓特色品牌之路。
寧德市委黨校充分挖掘本地培訓資源,不斷提升對外培訓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培訓特色上做文章,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設立現場教學基地(教學點),圍繞“精準扶貧‘寧德模式’”、“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與海洋經濟”、“畬族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黨性教育”五大教學模塊,設立現場教學點60個,并在福鼎柏洋、赤溪,福安溪邳、蕉城上金貝、三都澳海上社區、蔡威紀念館等地掛牌教學點。同時在精準扶貧示范點——柏洋村、赤溪村、溪邳村、壽寧下黨鄉進行現場教學,打造習近平三進下黨特困鄉調研現場、福鼎赤溪全國扶貧第一村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黨校教學科研基地,搭建了生動直觀的教學平臺,推動了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的扶貧開發戰略好思想好作風的傳承和弘揚,形成對外培訓寧德品牌。寧德市委黨校在合作辦學上也邁出新步子,已經成為國家行政學院“公仆意識教育現場教學點”和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寧德基地”。
為了創特色創品牌,必須優化師資庫。寧德市委黨校在加強自身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師資庫,采取“請進來”的方式,專門聘請國家發改委、省社會主義學院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省委黨校等21 位著名學者,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省、市、縣領導、部門領導作為校院外聘教師到校講課,建立了一套校內與校外結合、學者和黨政領導相結合的師資庫,多元化教學滿足了各類學員對知識的需求。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黨校向寧德市委黨校輸送學員,辦班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截至目前,共承接江蘇宿遷市、貴州黔南州、上海市委黨校等對外培訓班64期,培訓學員5200人,擴大了寧德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行動至上”作風、“四下基層”制度、“精準扶貧”模式、“心系百姓”情懷,與全國各地的學員們共同分享,進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的精神實質。
寧德市委黨校堅持把黨校姓黨作為根本遵循,在堅持正確辦學方向上,突出主業,抓好主課。在課程設置上,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程占比已經達到70%以上。規范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行,反對和抵制質疑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錯誤思潮。堅持“走出去”,到瑞金、到上杭、到下黨、到赤溪開展黨性教育。通過建立下黨鄉黨校教育現場教育基地,重走習近平當年下黨鄉現場辦公的道路,重溫歷史,做到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入腦入心。市委黨校成立寧德市情研究中心和《擺脫貧困》研究中心,辦好《寧德市情研究》《寧德發展決策參考》《閩東論壇》等刊物,把《擺脫貧困》一書作為學員的必讀書目,引導學員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的思想觀點、工作方法、領導藝術、公仆情懷等為主線,由該校教師開發的《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在寧德的孕育和實踐》課程已被國家行政學院列入網絡培訓課程進行推廣,推進了習近平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市委黨校組織教師參與編寫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準扶貧的寧德模式》一書,提升資政服務水平。學校通過“抓課堂教學”“抓學員管理”“抓讀書氛圍”“抓思想引領”等“十抓工程”,努力提升黨校教學、科研和決策咨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創黨校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記者 阮兆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霞浦足球少年首秀國際綠茵場2025-07-0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