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已可清晰地聽到2017年的腳步聲,但在福安眾多電機電器生產商的腦子里,轉型之路依然模糊。為此,福安市委、市政府在12月12日,召開了一場滿是干貨的“福安閩東電機電器產業轉型升級大會”,政府部門、行業精英、高校專家齊聚一堂,共商轉型升級之路。
閩東電機電器產業曾被譽為“山窩里飛出的金鳳凰”,但受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影響,產業經歷了“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野蠻生長后,終于褪下了光環,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但又舉步維艱。
唯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辯證地看,經濟下行未必壞事,這讓發展良莠不齊的電機生產商們開始靜下心思考“路在何方”的問題。在全國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召開一場告訴大家未來福安電機轉型政府要做什么、企業該怎么做的會議,對福安電機產業來說無疑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及時雨,這讓企業發展有了信心,產業轉型有了方向。
大會發布了《福安市電機電器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成立了福安市電機電器產業“163”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和國企、高校簽訂系列合作協議……一場以新理念、新平臺謀求新發展“中國中小電機之都”的轉型升級大戲正式開演。
技術升級做市場需要的產品
為讓大會開得更有實效,在今年10月份,福安市政府組織電機企業考察團,赴江浙滬一帶考察,考察得出了一個結論——福安電機產品太“傳統”,創新技術推進產品升級勢在必行。
在福建大成電機集團的廠房里,記者見到工人們忙的不可開交。據了解,1至11月份,該企業訂單和出貨量同比去年逆勢增長了30%,上繳稅收同比增長40%,這就是科技創新升級的成果。該集團董事長楊旺章介紹,該集團生產的家用智能泵因為科技創新,不僅更節能環保,而且使用壽命相比市場一般產品的2至3年,提高到5至8年,在國際高端市場上替代了日本三菱、日立等品牌產品。
福安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會長陳奶康表示:“企業要從‘王婆賣瓜’困局中解脫出來,改變以往推銷心態,靜下來心來做產品,做到客商‘不請自來’才是正道。”
據了解,長期以來,福安電機產業發展多數以投資拉動,電機企業為了吸引客商,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廠房擴大、設備更新等固定資產投資上,而忽視了產品自身的升級換代。而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發展愈發迅猛,對高質量的伺服電機要求急劇增長,福安很多電機生產商轉型升級跟不上而被淘汰,而亞南、安波、特波等知名品牌則是在注重技術升級中實現的逆勢發展。
以亞南電機為例,公司將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術等作為新一輪發展重點,多項產品填補國內外空白。每年至少將銷售收入的3%投入科研,先后于2012年和2015年建立閩東電機行業的首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還獲得了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電機產業發展升級對準智能未來,將升級瞄準了伺服電機。這得到諸多參會企業家的認可。
誠然,技術升級主體是企業,但更需要優質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務,從人才到金融,再到物流、科研……為福安電機電器轉型升級搭建一個系統科學公共服務平臺,福安市委、市政府已經緊鑼密鼓的走在前頭。搭建平臺推動配套轉型升級
搭建平臺推動配套轉型升級
“配套沒升級換代,整機升級就是一句空話。”與會期間,廠商、專家和政府對福安電機轉型這一癥結達成一致共識。
配套升級,資金和技術是最基礎的兩個要素,立松金屬的發展提供了現實樣本。
作為萬達集團下屬企業的福建立松金屬工業有限公司,集團為其提供了有力技術研發支撐。早在2013年,立松投資近3000萬元,增建CNC精加工車間、四軸聯動加工中心等高精度設施。從2016年6月開始計劃通過24個月時間,建立年產3000噸高性能不銹鋼精密鑄件及變形高溫合金項目,以此推動高新技術發展。
“以前生產的傳統灰鐵鑄件在涉及薄壁產品時,容易開裂,現今采用的‘中溫蠟鑄造’技術生產的薄壁鑄件最薄能達到3毫米,未經加工的不銹鋼鑄件比以前打磨拋光的灰鐵鑄件還要精細。”劉福生介紹說。如今,立松已對接上五六家世界500強企業,待3000噸高性能不銹鋼精密鑄件及變形高溫合金項目建成以后,年可增產值1.3億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雄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如果沒有規模化的生產,多數企業無法承受,進而又限制了企業的規模,發展走進“死胡同”。讓整個電機產業集群享受高質量的配套升級紅利,政府責無旁貸。
記者來到占地12畝的福安檢驗檢疫業務用房(綜合實驗樓),福安市電機電器產業“163”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就安家在這幢投資3000多萬元、建筑面積7300多平方米的建筑中。“163”即1個福安市電機電器產業公共服務協同創新平臺,檢測中心、認證中心、研發中心、展示中心、情報中心、人才中心6個中心,融資租賃運營公司、節能環保運營公司、供應鏈運營公司等3個公司。
“共性的東西政府來做,個性化就有了活力。以模具生產為例,每個企業都花幾百萬元的成本去設計,結果規模上不去,樣式也五花八門,造成極大的浪費。如果政府投入研發提供圖紙,將極大降低企業成本,也有利于規模化的形成。政府這次大會的召開,說明非常重視電機產業發展,有了政府重視,我們自然有信心。”楊旺章說。
而面對融資難困境,在政府引導下,福安市大華發展有限公司牽頭,對接省能源集團、中國銀行及專業融資租賃公司,成立國有控股的福安市融資租賃運營公司。同時,高校實訓基地、伺服電機研究院等都在穩步推進建設。
一個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集檢驗檢測、技術研發、產品展示、人才供給、市場信息動態的公共服務平臺正在從藍圖變成現實,給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政府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的公共服務,這將極大降低企業的成本,這讓我們的轉型發展更有底氣。”天宜電機總經理陳嘉良高興地說。
精細管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片面追求創新和高端是有風險的,畢竟企業實力,對市場定位也有所不同。通過管理的轉型升級同樣可以轉換成經濟效益。去年我們就做到了零庫存,沒有倉庫、倉管。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資金流活了,財務成本也降低了。”理想電機總經理鄭文生說。
據了解,目前福安電機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大部分,很多企業從小作坊發展過來,忽視科學管理的提升,企業發展被居高不下的內部成本拖累。而要降低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是強兵利器。
理想電機花了5年時間,在引入6S管理模式和每年聘請咨詢機構培訓長達85天的基礎上,裝備了企業資源管理ERP系統。系統的核心理念是精益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零不良;減少和降低任何環節上的浪費,實現零浪費。
所有物件30秒之內找到、客商要求30分鐘之內詳細答復、交貨時間從原有45天縮短到7至25天……采用這一系統后,公司生產成本比同行降低3%至5%。
除了企業內部精細管理降低內部成本外,便捷的物流則是降低企業成本非常重要的外部支撐。為此,大會上,福安市政府還與省交通運輸集團、八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福安市現代綜合物流園投資意向書,為加快轉型升級提供有效支撐。
“福安電機行業走過六十多年的風雨歷程,積累了大量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成熟的銷售渠道、完善的產業鏈、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我相信這些優勢在新理念、新平臺的引領和支撐下,企業更有信心、更有勇氣、更有方向,從而實現福安電機電器產業的成功轉型升級。”寧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書記謝再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