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全市2134個行政村,全面完成農村旱廁改水沖式衛生廁所改造,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因地制宜,同步完成全市行政村的污水治理任務,使農村生活環境衛生得到進一步改善。日前,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關于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及污水處理專項行動(2017~2020年)的實施方案》,明確上述目標任務。
根據方案,我市將科學估算污水量,合理確定規模和建設模式。根據農村人口數量、分布情況、用水量、污水收集設施等現狀,綜合考慮“六江兩溪”及生態敏感區的實際,合理選擇改造工藝,估算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確定污水處理方式和規模,避免設施過度超前、閑置浪費,區位條件允許的村莊應充分發揮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輻射效用,就近接管進廠處理,提高集中處理設施利用率。對不具備進廠處理條件的村莊,在農廁改造到位的基礎上,就地自建集中型、區域型、聯戶型、單戶型生態化污水治理設施。鼓勵人口集聚和有條件區域建設有動力或微動力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三級排放標準,對排放水體有特殊要求的,按環評要求執行。
為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及污水處理工作落到實處,我市還從組織領導、資金保障等多個方面,明確了相關保障措施。其中,落實資金保障方面,我市將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以縣(市、區)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的要求,進一步整合發改、財政、住建、國土、水利、環保、農業、旅游、衛生等涉農部門用于農村環境整治相關資金,優先安排年度改廁改水任務的村莊。已納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名單的,改廁改水資金從省級美麗鄉村獎補資金中統籌。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廁所改造及污水治理。各縣(市、區)、鄉鎮將加強資金配套。
此外,我市還將加強督查考評。市委、市政府將與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簽訂責任狀,每年一考核,四年總考核,考核期間不受人事變動影響。建立鄉月查、縣季查、市抽查三級巡查的檢查督查機制,實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縣包干督查制度,牽頭推進所掛鉤縣的改廁改水工作,每年由市委組織部、市住建局牽頭組織考核,對工作不落實嚴重影響治理進度的單位及部門進行督辦、通報和嚴肅問責,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單位予以表揚,并列入縣鄉年度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記者 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