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虎邱鎮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建設要求,突出連片建設、系統治理,堅持水系、農田、村莊三位一體,聚力打造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鄉村田園風光綜合體——安溪縣藍泊灣“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形成了“一軸、兩翼、四村、多片區”的總體布局,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在2023年度“一縣一溪一特色”指標考評中位居全市第二名。
多級聯動推進項目建設
在虎邱鎮藍泊灣,錯落有致的透水磚道如同琴鍵浮于水面,溪水不時拍擊著生態護岸的鵝卵石;再往前,一條筆挺的涉水橋梁架起上岸的捷徑;岸邊,是清一色的白墻紅磚自建房……
虎邱鎮秉持“生態、便民、健身、休閑、宜居、安居”理念,認真做好“水文章”,構筑“福道+溪面+島+古厝+農田”的生態格局。在項目建設中,該鎮把藍溪鄉村文化風情園作為先行建設的核心區,不僅建設了3.2公里的七彩自行車道,還建設了10公里的濱水觀景福道、景觀橋節點及相關配套設施,匯集藍溪、芳亭溪和竹園溪三溪為一灣,實現村落變景區的蝶變。
如何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幸福靠山”?除了在項目選擇上問民生,虎邱鎮也在推動項目中聚合力。
虎邱鎮黨委宣傳委員劉禎哲介紹,除了成立縣級一線指揮部之外,鎮里成立書記、鎮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設置“一辦五組”,整合縣、鎮、村、社會力量,構建有機銜接、有序推進、有效落實的工作格局;鎮黨政班子成員、部分鎮干部、各村書記到德化、永春等地學習取經,采納部委、省市權威專家意見建議,逐步完善設計方案,擘畫“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藍圖。
此外,縣指揮部多次召集相關部門開展會商,赴虎邱鎮項目一線開展座談會、專項調研和調度會,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問題。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常態化深入項目一線,適時召開協調會、推進會等18場次。
下足“繡花功”,念好“創優訣”。我縣發揮多級聯動機制,向上積極對接、及時反饋、有效配合,向下迅速響應、協調行動、真抓實干,通過打好上下聯動“組合拳”,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安溪縣藍泊灣“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規劃河段為藍溪,流域全長7公里,涉及虎邱鎮芳亭、湖西、湖坵、湖東4個村,耕地面積2905畝,計劃總投資3.04億元,實施美麗河道、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經濟等“四美”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2023年度和2024年度30個項目1.94億元的投資。
生態是虎邱鎮最寶貴的財富,守護好溪流生態是發展的根基。“今年擬投入1.1億元實施項目19個,做精美麗河道,煥活美麗田園,扮靚美麗村莊,進一步提升項目質效。”劉禎哲說。
筑夢田園撬動美麗經濟
水系、山體、林地等自然資源聚集,托舉起藍溪流域的蝶變之美。其“一水萬物、一水而生、一水溯源、一水護田、一水相依”的空間布局,更是虎邱鎮以溪為脈、筑夢田園的生動體現。
虎邱鎮黨委書記陳智鋒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鎮里實施立面改造、道路提級改造、污水收集處理、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專項行動,推動福道系統項目建設、青石房古民居群落活化利用,打造沿線微景觀,不斷提升鄉村建設品質和宜居環境。
生產、生活、生態同頻共振。虎邱鎮以長潭農業公園為核心,投入3000萬元實施河道治理、河岸修復、污水處理、水環境整治等,將治水興水融入藍溪鄉村文化風情園等項目建設,切實做活“水文章”、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
不僅如此,當前,虎邱鎮聚焦沿溪兩側農田實施高標準改造提升和連片整治,推深做實退茶還耕、撂荒地整治、連片種植等,讓“良田”變“糧田”。引入種植大戶規模化農場式經營模式,成片流轉農田300畝,抓緊籌備引進三明“溫莊貢米”“魚稻共生”項目;芳亭、湖東等村實施水稻與煙葉、茭白、茶苗輪作,提高畝產效益,繪就“魚稻共生、油菜花海、煙稻輪作”的田園景色。
守好“河清景美”底線的同時,虎邱鎮在“1+3+N”架構基礎上,發揮湖坵、湖西等省級金牌旅游村、美麗休閑鄉村以及周邊3個市、縣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完善游客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等配套工程,引進紅色研學、雪山牧場等項目,使該鎮從“爆紅”向“長紅”轉變,從“顏值”向“產值”轉化。
“現在,我們自己做點蔥餅,推個小車走幾步就到藍泊灣,就能做成小本買賣。”據賣蔥餅的陳阿姨回憶,以前的蔥餅攤只能賣給村民,現在來玩水的游客很多,蔥餅生意越做越大,補貼家用的壓力越來越小。說到此時,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如今,“一縣一溪一特色”鄉村田園風光項目建設,讓虎邱鎮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農文旅深度融合突圍之路。陳智鋒表示,下一步,將以“項目提效年”為契機,持續抓好“四美”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豐富旅游業態、配套文旅活動,與周邊的洪恩巖、白石巖、騎虎巖等景區景點相互促進,將美麗田園風光轉化為美麗經濟效益。(記者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