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公布 黃旭華、曾慶存資料簡介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兩位廣東籍的科學家——94歲的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85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慶存。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
黃旭華,1926年3月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作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黃旭華院士畢生致力于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先后擔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為我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曾慶存,1935年5月出生于廣東省陽江市,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志——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曾慶存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半隱式差分法”和構建斜壓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計算渦旋和波動的技術瓶頸,首次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工作成為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隨即被世界氣象組織“莫斯科世界氣象中心”用于天氣預報業務。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
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其中:
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5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5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5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2項(含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160項。
10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分別頒給了中國工程院黃旭華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