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團購界的精英,燒錢界的王者。媒體口中的美團近來流年不利。自從今年年初宣布的7億美金融資的投資方難以確定后,美團就陷入了一種“越燒越能燒,越燒錢越少,錢少還能燒”的怪圈中。
7億美元融資,還能燒多久?
按照各路爆料中透露的燒錢速度,每月燒掉2億元、月均虧損6億元,此前的7億美元早已該有見底之勢;加上美團的暑期令人咋舌的補貼力度,6月末7月初時美團即將獲得10億美元的E輪融資的消息被傳得有板有眼。然而最終,CEO王興否認了這一消息,此后的兩個月中也并無任何資本注入這只以dollar為燃料的機械怪物。
“傳說中的10億美金”最終泡湯(美團稱:從未存在),讓一眾猜測美團將繼續以資本制霸市場的人不由得擔心起它的前路來。不可否認的是,美團曾積極尋求的這輪融資能否及時到位,或將關乎于O2O市場的最終格局。
盡管王興為此甩出了交易額同比增長190%,達470億美元的上半年成績單,向觀眾特別是資本市場證明自己依然健康,但仍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爆料的補貼數額和官方披露的員工數增幅來看,美團在外賣等領域依然沒有形成可持續經營模式,只能靠補貼維持現有的市場份額,并且人均產值呈下降態勢。更何況,美團迄今為止未公布盈利額,更令人疑竇叢生。
廣泛樹立對手,美團的分拆未達預期
對美團來說,當下最痛苦的是恐怕是打造本地生活服務O2O大平臺的“T型戰略”并未起到預期的作用,反而加快了花錢的速度,也樹立了更多的敵手。
今年7月,美團成立了獨立事業群及子公司,將補貼力度最大的外賣、酒店和電影從主體中分拆出去,此舉被眾人認為是美團擴大融資規模、維持市場份額的曲線救國之策。隨著目前10億美金的告破,以及貓眼電影數據造假事件的影響,迄今為止兩大事業群以及貓眼子公司均未拿到一分外部資金。而BAT也紛紛入場,口碑、淘寶電影、大眾點評、百度糯米這些玩家依靠著母公司強大的資金支持,與多線作戰、疲憊不堪的美團形成正面交鋒。
但是美團對這幾個領域的業務給予了占市場份額絕對第一的厚望,因此同時連續不斷地發力補貼在所難免。最近美團外賣大客戶經理張楠楠表示,美團正在團購、酒店、電影、外賣幾條事業線同時發力,暑期檔外賣補貼投資額達3個億。分拆既沒有拿到額外融資,也沒有徹底打擊掉哪怕一個主要競爭對手,更沒有為日撒千金的商業模式挖出護城河,甚至反而要用更高額的融資面對多個市場的強大對手,美團的分拆策略竟沒得卵用。
股災來臨之后,融資進程并不順利
香港調研公司AVCJ Research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科技市場的風險投資達到了60億美元,與2013年的28億美元相比翻了一番多。國內初創公司的早期融資金額達到了20億美元,交易299筆;而2012年的該投資額僅為3.13億美元,交易172筆。
今時今日,中國O2O市場的沸反盈天之景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敢砸錢、砸狠錢的投資人們。正是他們與拼命三郎般的創業者們的有機結合,才有了C端層出不窮的補貼優惠,才有了愈發無下限的市場份額之爭,才有了巨頭們水漲船高的所謂估值。大創業者們依著當年團購的舊本,向VC們念著O2O的新賬:你看,當年團購大戰中砸錢最狠的就能成為行業第一,O2O也是一樣的道理,錢換用戶,用戶換交易額,早晚能盈利嘛!
然而這個邏輯的最大缺陷在于交易額向盈利的轉換。以外賣市場為例,大部分用戶靠補貼優惠吸引而來,但這類用戶往往裝載多個平臺的App,價格敏感度高,存在忠誠度的問題;一旦補貼減少甚至停止,極有可能造成交易額的大幅下滑,市場份額必將減少。沒有物質的O2O只是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
美團現在急需一筆大額資金,人盡皆知。雖然10億美元失敗了,但美團也好事業群也好,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拿錢的機會。然而就在這個當口,中國金融市場持續近5年的資本熱潮而演化的泡沫終顯崩塌之勢,人民幣疲軟,連帶著全球股市下跌不止。作為曾經的弄潮兒的互聯網創業者們,自然免不了此輪強烈沖擊。許多創業者直接表示,現在已明顯可以感受到融資的難度越來越大。
梅花天使創投創始人、天使投資人吳世春在訪談中表示,股災后燒錢型創業項目會首先被風投pass掉。他直言,經濟危機對O2O這種燒錢型的創業項目影響更大,很難拿到融資。燒錢拉用戶把訂單量做好看,然后拿下一輪融資繼續燒錢循環的模式在經濟寒冬中不可行。并且,創業公司的估值也將出現明顯滑坡。吳世春還預測,年底80%的O2O模式創業企業都會倒閉。二級市場的冷卻,讓站在O2O風口上的創業者們格外地心涼。
對于美團而言,這種寒風的殺傷力會更巨大。現在的美團早已不是當年千團大戰中縱橫捭闔、左右征伐的團購平臺,而是紛繁冗雜、尾大不掉的本地生活服務大平臺。它的一舉一動都不得不提防各個垂直領域中可能趁虛而入的競爭者,回防之際又難免被資金掣肘,顯得十分狼狽。
壓倒美團的最后稻草,餓了么完成巨額融資
風投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團購模式自身已經衰落;“T型戰略”使得美團戰線過散,許多細分領域缺乏深耕,形不成有效競爭力;外賣、電影、酒店成為主要支撐,但沒有可行的商業模式。美團遲遲不到的盈利已經消磨光了風投的信心和熱情,即使是再多的行業“第一”和華麗的流水也很難讓投資人放下擔憂。
當然更加諷刺的是,同為補貼發家的行業老二、美團外賣的最大競爭者餓了么,前不久宣布獲得6.3億美元F輪系列融資。相比美團融資受阻,餓了么卻順利完成了融資,這或許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資本市場對四處開戰的美團模式不太好,而對更為專注的餓了么卻給以了更多包容。
無論資本如何質疑燒錢競爭的中國化O2O模式,但眼下,各級玩家均沒有更成熟的商業模式支撐他們獲取粘性較高的用戶,以及擴充更大的有效市場。作為同樣奔跑在上市之路上的沒爹野孩子美團和餓了么,仍然需要不停用未來IPO的美好愿景說服風投為之助力。
而在這經濟遇冷、O2O決戰的關口,美團糧草不濟,餓了么勢必會在這條路上越奔越遠。若餓了么此時以資金強攻二、三線外賣市場、包圍一線市場,美團外賣的節節敗退已經可見。到那時不僅資本巨頭會懷疑繼續注資美團的意義,估計就連美團自己也要捫心自問,是不是從一開始,一切就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