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里聯手知名品牌建打假平臺 維權效果待考)
本報記者 陶力 上海報道
在經歷了與國際打假平臺的糾紛后,阿里巴巴正在加速改造。
日前,一支超級豪華的品牌隊伍出現在杭州:LV、Burberry、微軟、蘋果、三星、HP、迪士尼……他們的目的是聯合阿里巴巴共同打假。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在首屆權利人共創交流會上宣布,“權利人共建平臺”正式上線。
據了解,該平臺將根據品牌權利人提供的品牌、產品型號、假貨特征等,結合大數據模型進行全網搜索,隨時向權利人提供需要進行專業判斷的疑似侵權鏈接。權利人在作出判斷后,可以對侵權鏈接發起一鍵投訴。
鄭俊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大量商標權、著作權糾紛,電商平臺對每個品牌的專業知識有其局限性,直接根據模型認定假貨受到一定的限制。“打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單靠阿里一家肯定不行。希望通過這種互聯網化的共建模式,能夠幫助權利人降低打假成本。”
廣東金融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姚志偉認為,網絡平臺一方面使得造假行為被更多曝光,一方面也降低了維權成本。
不過,對于良莠不齊的中國零售市場來說,打假依然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
一鍵投訴
不難發現,阿里巴巴迫于國際打假聯盟的壓力而不得不痛下決心。鄭俊芳已卸任集團副首席財務官(CFO)工作,全力專注打假。
鄭俊芳曾在畢馬威工作過13年。201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新增四位合伙人,其中包括集團副CFO鄭俊芳。12月上旬,集團宣布組建平臺治理部,由鄭俊芳直接負責。
“阿里從來沒有回避平臺上存在假貨。但是,假貨絕對不是電子商務獨有的,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將是一場持久戰。互聯網的好處是有很多痕跡可查,而且比較集中。”鄭俊芳稱,2015年淘寶網消費者假貨投訴率下降了約50%。
據她披露,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堅持和品牌權利人、政府深度合作,提高識別能力,大大加強處罰力度。在2015年,阿里巴巴通過主動攔截下架的商品量,是品牌權利人投訴的8倍;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達到了22倍。
此番聯合180家品牌推出的打假系統,是2015年阿里推出的誠信維權機制的再升級。該機制旨在杜絕少數權利人惡意利用“避風港”原則維護其傳統經銷、價格體系的“濫用權力”行為,鼓勵“投訴準確率高、申訴成功率低、知識產權穩定,并且同意書面承諾不濫用投訴機制”的品牌加入該機制。
按照計劃,品牌權利人在收到鏈接推送后5個工作日內對內容進行確認,并可以對確認侵權的鏈接發起一鍵投訴。投訴一旦成立,阿里還會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跟蹤,比如查看提供鏈接與目標單品的匹配度。
阿里巴巴官方透露,截至2015年,阿里巴巴的“志愿者”打假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購買和鑒定費用支出近1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