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道,11月8日,牧原于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的宣講會現場來了67名學生。
“知道我們是做什么的嗎?”11月8日的宣講會,企業人力資源專員宋云睿站在講臺前,握著話筒大聲問道。
“養豬的!”底下的學生異口同聲,隨后哄堂大笑。
“你們家里有誰養豬?”她追問。無人應答。
“你家不是養豬的嗎?”葉鵬(化名)拱了拱旁邊的人,后者才不太情愿地舉起手,成為在座67位學生中的唯一一個。
此時,他們正坐在牧原集團“精英招聘”的宣講會現場。
11月8日的宣講會殷夢昊 攝 圖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我還真沒看過豬。”當被問到“對養豬有沒有概念”的時候,家住江蘇無錫市區的葉鵬說自己只在奉賢的農場里看過牛、羊、雞,但對豬的印象“停留在屏幕上”。
他就讀于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投遞的崗位是農產品分析師,專業并不對口。不過,他曾在多家外人看來“高大上”的咨詢公司、基金公司實習,對行業研究有一定經驗。“其實這個崗位主要就是看數學。”
“養豬公司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就是喂豬,感覺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但實際上第一產業是永遠不會倒的產業,而且集約化養豬跟以前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金融行業工作過兩年又回校念碩士,葉鵬對職業的選擇有更深體會。經同學介紹,他才開始關注這家“從沒聽說過”但“月薪兩萬加”的養豬公司。記者詢問發現,絕大多數前來應聘的非農學專業學生此前對這家企業都聞所未聞。
像葉鵬一樣被高薪吸引而來的學生不在少數。除了交大學生,還有來自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應聘者。復旦心理學碩士梁駿(化名)申請的崗位是總經理助理。他花兩個小時擠地鐵,穿著專門為校招購置的千元西裝,從五角場趕到閔行參加面試。
當記者詢問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碩士張林(化名)是否為高薪而來時,他笑著反問:“那還用說嗎?”但他隱約覺得,事情沒有看上去那么美好,“我就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在忽悠。”
宣傳中的“首年薪水”高,是否代表隨后幾年也高?不少人開始猶豫:
“總不能落差太大吧?第一年2萬元,第二年就1萬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