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看上去和媽媽年紀相仿,也得喊“姐”
吳婷今年6月份從南京一所高校畢業后,來到了老家的一所國企任職。初入職場,吳婷心里非常忐忑,如何稱呼公司里的前輩成了她的一個小煩惱。在公司待了一個月后,在不停地觀察和學習中,吳婷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我一般稱呼前輩為‘XX姐’、‘XX哥’。也有一些情況下,很多前輩都在場,有些我不清楚名字,這時候我就直接叫他們‘姐’、‘哥’。即便是像媽媽年紀的也是要叫‘姐’,這樣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吳婷說,自己在比較正式的工作場合,比如開會、發工作郵件的時候,都稱呼領導為“XX總”,但平時也會叫“老大”,領導也會開心地回打招呼。
“跟我一起進公司的有研究生畢業的學姐、學長,大概長我兩三歲的樣子。在公司有一些前輩雖然入職比較早,但可能年紀上還不如他大,他們之間會直接叫名字。”吳婷在公司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所以有些時候還要看公司的文化,有的公司要求比較死板,有的要求很靈活。不過具體的話還是要看個人。”
至于叫人“姐”還是“姐姐”的差別,吳婷覺得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別人的名字喊錯啊,我們這種新人,寧愿把別人喊老,都不能把別人的名字喊錯,初入職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真誠。”
80后
被喊“姐”能接受,喊“姐姐”有點崩潰
“估計不愿意被叫‘哥’‘姐’的都是工作沒幾年的‘小孩’吧,他們最怕老!”接受記者采訪時,80后“職場臘肉”許女士完全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稱呼這件事其實不值得這樣放大,見什么就叫什么唄,像我們單位,車間里的技術工人們都是以‘工’來稱呼,‘徐工’‘王工’,到了我們行政樓里,大家都喊頭銜,是會計的就喊‘王會計’,是經理的就叫‘李經理’,分的挺清楚的。”
許女士回憶,自己剛剛來單位工作時,似乎無師自通就“自來熟”了,“我們是技術類單位,‘師傅’和‘高工’比較多一些,所以喊‘師傅’總沒錯。對于比我大不了幾歲或者是同歲的同事,我會喊他們名字后面兩個字,工作場合還是比較正式的,所以這樣至少嚴肅一些。”單位新來的員工有的時候也會喊許女士“許姐”,“‘許姐’還算能接受吧,我至少比新人們大一些。但‘許姐姐’就比較崩潰了,雖然目前還沒有人這么叫過我,但這樣的稱呼我肯定不能接受。”許女士表示,“雖然我們年紀是大了一點,但心里總歸會覺得不舒服:‘我和你有這么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