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半,莘莘學子即將踏進大學校園。大學課程相對靈活,大學生們有更多空閑時間參加社會實踐,不少大學生會利用寒暑假時間打工賺錢,積累社會經驗。不過,作為尚未完全踏足社會的學生們在打工、實習時應注意保護好自身安全和作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系學生應聘飯店服務員 嫌報酬太少提起訴訟
20歲的小剛(化名)是海南某政法學院法律系的一名大二學生。今年1月學校放寒假后,小剛來廣州找到一家海鮮酒家應聘當服務員。應聘時,小剛明確表示自己是在校學生,酒家也同意讓其以鐘點工的形式參加工作,并讓小剛填寫入職表,表上約定一個月2500元全包,并參照公司內部正式員工額外給予報酬。
小剛在該酒樓工作了一個多月,酒樓在小剛離職時支付了3736元作為勞動報酬。小剛覺得報酬太少,認為自己在法定工作日和休息天均加班,平時也有延長工作時間,報酬不應這么少。酒樓則認為基本工資2500元,多出的1236元是加班費用。
于是小剛按照法律規定先提起仲裁,再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確認雙方在1月16日至2月19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酒樓支付春節三倍加班工資、3個的節假日雙倍工資及每天延長加班2小時的加班工資。酒樓辯稱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小剛只是以鐘點工形式上班,酒樓也按照約定支付月薪,并給了加班報酬,故不同意小剛的請求。
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法官說法:
本案中,小剛在寒假期間到酒樓應聘鐘點工,酒樓也確認其鐘點工的身份,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只是在入職申請表上約定待遇等事項。小剛沒有與酒樓建立長期勞動關系的主觀意圖,酒樓也沒有意向招小剛為單位員工,接受酒樓管理。因此,小剛和酒樓建立的應為勞務關系。如認定為勞務關系,則酒樓只需要支付小剛相應的勞務報酬即可,無需按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等。該案的最終處理結果應以判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