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多個二線城市陸續發布的“搶人政策”,49.7%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大學生認為一般,僅4.8%的大學生覺得沒有吸引力。
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研究室教授簡新華說,一個城市要更好地發展,必須有高素質的勞動力,要依靠人才支撐,加上現在地區競爭激烈,地方和城市為了本地的發展、提高競爭力,必然會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畢業生。“這些政策應該都會有一定效果,一線城市現在生活成本太高、競爭特別激烈,所以二線城市應該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調查顯示,在眾多“搶人政策”中,大學生最心動的舉措是就業創業激勵(65.9%)、優惠的住房政策(64.0%)和寬松的落戶政策(51.0%)。36.9%的受訪大學生選擇了現金補助。
高俊豪覺得一些政策很吸引人,尤其是寬松的落戶政策。“但也只是心動而已。在北京看到的、學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就像在進修。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在北京工作幾年,攢點經驗,學點東西,再考慮回鄭州發展”。
59.9%受訪大學生希望二線城市創造更寬松的就業創業環境
要真正留住人才,63.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二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相比,還需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58.3%的人希望擴大經濟體量,增加就業機會;33.6%的人覺得提升城市“軟實力”很重要。
59.9%的受訪大學生希望二線城市排除制度性干擾,創造更寬松的就業創業環境。
陳簫在重慶一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是5000多元,每年都有一次升職加薪的機會。但她也坦言,教育機構的運營崗位不是核心部門,自己還是想在一個純粹的媒體環境里工作,但是重慶的選擇就比北京少多了,“6月份請了一個月的假去一家媒體實習,競爭一個崗位,希望能被錄用”。
高俊豪大學畢業時已經在鄭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某餐飲企業做管培生,“待遇不錯,食宿全包,固定工資+工作提成+學歷補貼,每個月有五六千元的樣子。但是我覺得在那個環境里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餐飲行業進入門檻較低,身邊的同事基本上學歷不高,大專、高中甚至初中畢業的都很多。我覺得自己會進步緩慢甚至裹足不前,于個人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就決定辭職”。
高俊豪在快畢業時,和在學生會工作過的同學聚餐,討論到大家以后的計劃,保研、出國、繼續考研的都有,他們的人生目標都很清晰,而且很勤奮上進,對比之下,他覺得自己的格局太小、目光短淺,還是局限在熟悉的生活環境里,“我想要更大的挑戰,更有意思的生活,衡量之下,決定來北京發展,一來是有朋友在這里,有個照應,二來是對北京有一定的感情”。
簡新華認為,無論哪類城市,要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必須創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工作生活條件,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做到人盡其才。
調查中,65.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搶人政策”會加強二線城市的人才儲備,增強發展后勁;64.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能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發展升級;54.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有助于縮小城市差距,形成新的城市格局;26.6%的受訪大學生覺得可以改善當地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