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奮洋走在外面,總能收獲極高的回頭率。這個身材高大、身型勻稱的香港男人,濃眉大眼、五官立體,總是面帶微笑。
他出生在澳門,成長在香港。中學就讀于香港名校皇仁書院,大學就讀于英國杜倫大學會計金融專業。在成為滬上創業名人前,他在香港的中學生中,已經小有名氣。中學期間,他代表香港隊出戰亞洲U18青年籃球錦標賽以及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等。
如今在上海,他的身份是“港你知”粵語培訓機構創始人兼CEO——一個公司搬到哪里、就租住到哪里的苦哈哈的創業者。
高材生的另類選擇
如果不是決定到上海發展,劉奮洋現在很有可能正在香港的某家金融企業工作。拿著不菲的薪水,每天穿著正裝坐在辦公室里,不茍言笑。他可能租住在中環、銅鑼灣或者尖沙咀附近的小公寓里,也有可能已經買上了一個小套間。
2009年,劉奮洋大學畢業,先在一家香港大公司工作了一陣子,被派到上海分公司實習。沒想到,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實習期間,這個從小在香港生活、學習的男孩,會喜歡上這座曾經“與香港媲美”的摩登城市。
這里的每一條街道,無論是游客聚集地南京路、淮海路,還是充滿小資情調的巨鹿路、思南路、新天地,劉奮洋都很熟悉。幾乎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2010年,正值世博會在上海舉辦,他心想,如果可以留在上海工作,至少可以感受下世博會的氣息,再在這座城市好好玩一玩。
“玩”延續了將近7年。今年6月,坐在上海中山公園附近不算寬敞的辦公室里,劉奮洋心想,“也許‘港你知’品牌馬上就會成為內地粵語培訓的第一塊招牌。”
8年前,為了能留在上海,他把簡歷從英文翻譯成中文,還跑進路邊的照相館,給自己照了人生中第一張簡歷用證件照,并小心翼翼地在內地簡歷模板的戶口一欄填上“香港”。200多份簡歷,外加10多次面試,是他在內地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注腳”。
一家基金公司給了他一個金融分析師的崗位。雖然工作崗位聽上去“超級高大上”,但只給他開4000多元的月薪。這在香港人看來,有些難以想象。在香港,一名應屆畢業生如果到金融領域就業,國際投行可以給3萬~4萬港幣月薪,咨詢公司月薪2萬~3萬港幣,審計公司最少也能給出1萬~2萬港幣月薪。
而劉奮洋的第一份內地工作,卻只給了一點點底薪。為了留在上海,這個從讀書開始就不認輸的年輕人,忍了。“內地未來的發展空間,一定比香港大很多。”他成為當時就認準內地會有大發展的香港年輕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