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在發展中面臨著相似的挑戰。以教育為例,教學點條件有限、教育力量薄弱、藝術課程專業教師短缺等,是當地教育發展的共同難題。如何提升當地的師資力量,讓娃娃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了許多高校在教育扶貧過程中著力思考的重點。
為此,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公室于2017年啟動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鄉村美術教師培養計劃”,依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專業師資和美術教育資源,借助教育扶貧網絡平臺,選拔貧困地區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基本美術功底、有能力、善表達的鄉村中小學美術教師作為種子師資學員,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
記者了解到,在助力扶貧攻堅的過程中,發揮高校人才和智力優勢,尤其是從師資培訓入手,抓住教育扶貧“牛鼻子”,幫助貧困地區建起一支留得住的優秀教師隊伍,實現從“根”上扶貧,是近年來很多高校努力的方向。
鄉村教師走出來:更多參與進修培訓
云南永平縣北斗中學的教育質量,在2013到2016年間實現了從全縣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的“逆襲”。時任校長李字明,把這一成績的取得歸功于自己在2014年到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掛職培訓的三個月。
“以前學校升旗儀式上的講話,都是校長們苦口婆心地講,后來我們學習了復旦二附中的做法,讓同學自己準備、自己發言。”李字明說:“這樣的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讓學生更理解演講的內容。”
從治校理念到德育方法,從課改實踐到師生團隊協作,復旦二附中的“經驗法寶”李字明帶回去不少。而隨著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北斗中學的教育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回過頭來看,那段掛職培訓的日子,確實對我影響很深,感覺像是給自己打開了教師生涯的一扇窗。”李字明說。
教師隊伍質量的提升依賴于科學有效的教師教育體系。前不久,中國教師教育精準幫扶大型公益活動“啟師·沃土計劃”、“三區三州”區縣教師教育新體系建設暨教師教育能力提升高級研修項目在北京師范大學啟動。為期三天的培訓,主要為西藏、新疆、甘肅、四川、云南等“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教師解讀教師教育新體系、分享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設計教師能力提升路徑。
“基于貧困地區的文化、地理與教師教育實踐背景,精確識別貧困地區的教師教育發展需求,并通過精確的項目設計與管理,扶持貧困地區的教師教育發展,這是我們的目標。”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守軍表示,構建優質的區縣教師教育體系,是提升區縣教育發展內生力的必然要求。
對骨干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是不少高校助力師資扶貧的重要方式。去年暑假,北京科技大學攜手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對甘肅秦安縣7所高中、33所初中、24所小學的語文、數學、英語骨干教師共151人進行了小班精品培訓。培訓不僅讓這些參與其中的教師得到了能力的提升,更發揮出了他們的引領帶動作用。北京科技大學在對教師培訓的回訪中了解到,這151名教師返校后,通過“同課異構”、“送教下鄉”、示范課、公開課、交流研討等形式,有力促進了當地教師隊伍的發展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