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靈光一閃”
說起“漢字慧”的起源,要追溯到20多年前,那時的高曉明還在四川美術美院雕塑系上學。
因為想要考研,高曉明就花了很多時間背單詞。偶然的一天,他在背單詞時“藝術細胞”突然爆發,一個個英文字母在自己腦海中成為了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隨后,他把這一想法與老師交流,最后卻不了了之。
后來,在2010年的一天,已畢業多年的高曉明正在畫油畫,如同當年背單詞時的“靈光一閃”,他重拾了那段把字母變成特殊意義符號的記憶。于是,他決心把當年的想法付諸實施。
高曉明說,當時他購買了大量與字母有關的書籍,開始更多地了解字母的起源史、發展史等。再到后來,他涉獵的,不再僅限于英文字母,而是世界所有的語言種類文字符號,包括楔形文字、埃及的圣書、中國的彩陶符號等,甚至也有古代的甲骨文。
也是從那時起,高曉明把漢字筆畫和英文字母聯系在了一起,他關掉自己開的雕塑廠,埋頭潛心研究。在那期間,他還寫了《偉大的象形字母》和《漢字慧專用字典》等書籍。
此時的高曉明幾乎無暇顧及家庭,為了補貼家用,他偶爾也會做做雕塑,但也只能算杯水車薪。
此事直到2013年,才有了轉機。
經過前期無數次漢字的解構、調整與實驗,高曉明的努力有了階段性成果,“漢字慧”的體系基本成型。當然,這也為他換來了更多的支持。
輸入法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2014年,高曉明來到重慶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咨詢。
“那位接待我的夏老師對‘漢字慧’很肯定,也給我提出了一個此前從未考慮過的問題:知識產權保護。”于是,高曉明在研究這套輸入法時,選擇了一條非常艱難的道路:自行研發。
研發輸入法,需要涉及編碼知識。高曉明此前根本沒有學習任何有關編碼的專業知識,需要從零開始。唯一不同的,以前學習的領域是“文字”,如今學習的是“計算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之后,高曉明的輸入法基本研發成功。
但新的問題又隨之出現。
“保護知識產權最好的方式是申請專利。但是,這一過程非常復雜。”高曉明說,自己從未申請過專利,對其中的所有環節都不了解。他只得買了關于專利申請的書,再一次“從零開始”。
2017年2月,他的《漢字構形全字符形碼鍵盤輸入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同年3月,他的《漢字構形全字符形碼編碼方法及彩色漢字全碼輸入法》又再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也就是說,高曉明的“漢字慧”系統,獲得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如今,高曉明手機上使用的,正是漢字慧輸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