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k缺“路”。上海一位退休幼兒園園長陸女士此前被某民辦托育機構找來創辦托班,但過程卻充滿曲折。在向教育局申請行政許可未果后,她又陸續找了婦聯、衛計委等部門,但均表示不歸本部門管,半年過去,至今沒有辦成。
“沒有部門發證,也沒有部門監管。想辦個托兒所最后不知道該找誰。”陸女士說。
據了解,我國托育市場目前尚無明確的審批和管理部門,多地教育部門稱,學前教育從3歲開始,0-3歲的托育不歸其主管,早已停止發放托兒所牌照。一些創辦者由于拿不到教育許可,轉而去工商部門以“教育咨詢機構”名義辦理營業執照,把托班先開起來。但工商部門又表示,教育咨詢機構不具備提供午餐、全日制托育資格。復雜的創辦流程讓民辦機構望而卻步。
--標準缺失。由于缺乏準入、評定、考核等標準,市場上托育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記者調查發現,相當多托育點設置在居民區內,有的有個三居室的單元房就能開班,師資力量有的靠無保育資質的家政保姆。而如果按照幼兒園建設標準,很難有企業點、社區點能夠達標。攜程方面就曾表示,幼兒園對班級規模、占地標準等有很高要求,在商務樓辦公的企業幾乎不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