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希望教學 學科融入
學校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和學校各項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民族團結教育方面的內容,確保教學實踐和教學質量。
1.課堂教學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增強團結意識
作為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要求教師整合教材,發揮學科優勢;聯系實際,專題研究,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如政治學科開設的專題教學“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常識”,語文學科開設的“中國古代詩歌”、專題教學“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歷史學科開設的“燕山訪古”等。通過學科融入,學生深刻體會中華文明是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結果,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觀念,樹立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識。
2.學科活動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增強家國認同
學校將學科實踐活動與游學活動進行整合,開設了“人文實踐課程‘閱讀經典探訪名居’——走進北京古跡名居”,采取校內學習和校外參觀相結合的方法,深入了解曹雪芹、孔子等歷史文化名人,進一步理解《紅樓夢》《論語》等名篇。通過“我愛首都北京”跨學科社會實踐拓展體驗活動,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感受到北京的魅力和國家的偉大,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開展跨學科游學活動——“齊魯情未了”,師生同登泰山之巔、同朝儒家圣地,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培養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
“家國文化”浸潤心靈,激發民族團結教育活力
本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原則,學校西藏內高班形成了獨具特色、深入人心的“家國文化”。“家國文化”的核心追求是“我們都是一家人”。“家國文化”的內涵是:互幫互助、互敬互愛、追求卓越、榮譽至上、樂于奉獻、團結一心。
(一)“我們都是一家人”
1.社團活動促進交流融合
為促進各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強學生的大局觀念和民族團結意識,學校努力搭建學生交流交往平臺,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發揮特長積極參加學校社團和文體活動,針對西藏內高班學生開設了諸如“點亮智慧人生”“魯豫有約”“感悟北京文化”等一系列特色社團活動,各族學生在共同學習生活中,牢固樹立“民族一家親”觀念,形成了“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家國文化”。
2.人文關懷鑄造家國精神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藏內高班學生因氣候差異,到校后身體多發疾病。學校教職工把西藏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及時帶生病的學生就醫買藥,生病的學生均得到有效治療,身體得到康復。我們深知,孩子在疾病困苦中受到怎樣的待遇,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學校西藏內高班漸漸地鑄成了“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