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念,引領民族團結教育發展
自建校以來,學校就以中央領導題詞——“燕化的希望”自勉自勵,秉持“希望”教育的辦學理念,秉承北師大的“家國”文化精神追求,構建獨具特色的希望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開辦西藏內高班以來,學校堅持西藏內高班學生全散插辦學,堅持民族團結教育“六個一”工作目標,立足首都北京開放辦學,促進各民族學生深度交流交往與團結和諧。
(一)希望科研 多元促進
學校重視推進民族團結教育研究,充分發揮科研理論指導作用,堅持從實踐中尋找研究課題,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研究,以課題帶動,用課程支撐,將民族團結教育理論與學生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多元促進各族學生全面有個性地發展。
1.資金保障,構建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
立足于培養“建設家鄉,愛黨愛國”的民族地區優秀建設者,學校教科研室聯合西藏部組織校內外專家設計了一套以“家國文化課程”為核心的“希望”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系,同時申報國家級別課題《西藏內高班學生培養課程建設探索》。2014年學校獲得北京市163萬余元的專項資金,用于課程建設與實施。至今學校逐漸形成了以“素養提升課程”和“能力拓展課程”為兩翼,通過課堂學科融入和課外實踐活動融入來助推學生素養與能力協調發展的課程機制。
2.校本課程,支撐民族團結教育高效進行
?。?)黨團課程培養家國情懷
學校領導積極參加課程設計并親身參與課程活動,馬熙玲校長、任德鴻書記、劉燕飛副校長等學校領導為學生開設黨團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成長。
?。?)時政教育拓展國際視野
為了引導正思維,傳遞正能量,拓展西藏內高班學生國際視野,學校自主開發了校本課程“中國周邊安全形勢掃描”,利用校本課程時間,進行系列時政專題講座:《扭斷絞索,走向深藍——解析東海防空識別區》《甲午風云話國運——中日關系兩甲子》《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中國抗日戰爭70周年專題》《捍衛南海主權,澆筑歷史豐碑——解析南海問題》。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培育學生愛國情懷,鼓勵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