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東師范大學舉行“走向一流——實踐育人成果展示會”,總結近兩年學校實踐育人工作的成果與經驗,探尋通過實踐育人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一流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在成果展示會上,華東師范大學發布了“社會實踐:中國社會觀察與體驗”課程與“華東師范大學學生社會實踐護照(試行版)”。
“社會實踐:中國社會觀察與體驗”面向全體本科學生開放,共計2學分,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公共必修學分。這是上海地區高校首次將社會實踐列入本科思想政治理論公共必修學分,逐步實現在大學本科階段的全覆蓋。
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寒暑假實踐項目課程環節、日常實踐項目課程環節、網絡課程環節、線上討論課程環節四個課程塊面。課程力求實現社會實踐與思想引領相結合、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實現實踐育人面向本科學生全覆蓋。
課程指導學生圍繞事關黨和國家發展的主題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社會公益、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回歸社區、回歸鄉土,觀察社會,了解國情,體驗社會角色,針對具體社會問題,提出改良或解決方案,服務社會發展。通過實踐育人,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實境實踐中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素質和解決問題能力,逐步實現全方位、全員、全過程、全環境實踐育人。
發布“華東師范大學學生社會實踐護照(試行版)”,是華東師范大學實踐育人的一大創舉,也是上海地區高校首次嘗試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整合黨史教育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平臺,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黨史、國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護照整合了上海地區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紅色景點信息,并為學生設計社會實踐路線圖。學員自主在課余時間選擇“護照”上的實踐基地,參觀調研,形成實踐基地學習體會,作為成績評定的參考依據。
華東師范大學實踐育人成果展示會通過“理想信念:存高遠之志”“知行合一:修德才之道”“服務社會:育家國情懷”三個篇章的項目分享展示了學校通過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質,服務社會發展的歷程。
成果展示會上,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楊慶媛、國際關系與地區研究院史琳分享了他們參與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志愿者工作的經歷和感想,中國館是整個世博會除哈薩克斯坦國家館之外最大的場館,占地1000平方米,主題是“未來能源,綠色思路”。在為期90天的志愿服務過程中,中國館志愿者團隊共接待游客60萬人次,師大志愿者團隊向游客們講述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傳播了中國故事,展現了中國魅力。習近平主席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共同參觀中國國家館時,向納扎爾巴耶夫總統介紹“這是我們中國志愿者”,令所有師大志愿者感到無比自豪。
教育學部項目“一日影子校長——關于我國校長訴求的百人教育觀察與調研”今年教師節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采訪,項目組成員陳夢萱、顧惟靈展示了他們通過實踐調研踐行教育理想,探索教師教育發展路徑的心路歷程。項目組對全國31個?。ㄊ小^)的500多名中小學校長開展問卷調研和深入訪談,發布了長篇調研報告《今天中國中小學校長在想什么?》。
2017年暑期,華東師范大學共有300余名學子,26支實踐隊伍奔赴江西革命老區,開展“教育扶貧,青年在行動”暑期社會實際,實踐教育扶貧,助力老區發展。在成果展示會上,來自社會發展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和經管書院的3位同學作為代表,講述了實踐隊伍依托學科特色優勢開展暑期愛心學校,參與實地考察調研,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歷程。
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華東師范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建設“雙一流”進程中,學校將繼續推進實踐育人工作,在實踐中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激發學生創新潛力,傳承大學精神價值,樹立遠大理想目標。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創獲智慧,成就一流學問;陶融品性,錘煉一流品格;關注民族與社會的發展,樹立一流志向。落實價值、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任務,倡導求真、明善和審美的終身追求,培育有敬業精神、實干能力和家國情懷、全球意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