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鼓勵“腦洞打開”的時代!只要你敢想象和動手,高中生也可以有大發明和大作為。在成都,將探索讓高中生“在科學家身邊成長”計劃,聘請科學家培養創新人才。此外在試點的普高學校,還將探索開設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JA經濟學、領導力、發明創造、創客活動等特色課程。
10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政府官方網站獲悉,日前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施工作方案》,將重點建設20所左右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學校、重點建設20個基礎創新學習中心、構建與國家課程融合、與校本課程貫通、與大學課程銜接、與國際課程融通、與區域特色結合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課程體系。
“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科學家帶學生創新
青少年,是未來創新創造的主力軍。讓喜歡科學的青少年,能接受科研人員的定期輔導和啟發,也能成為未來的科學家。據了解,此次方案實施的重點任務是,建立“在科學家身邊成長”機制和形成“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基礎培養鏈。
“在科學家身邊成長”計劃,將為“菁才計劃”每個研究性學習小組聘請1名教授、研究員或科技專家等為導師,形成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縱向銜接、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橫向整合的培養機制。通過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熏陶,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創新人才的成長。
與此同時,“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基礎培養鏈將建設一批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與創新教育載體,開展科學創新與技術實踐的跨學科探究活動,形成以培養學校、創新實踐基地、基礎創新學習中心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基礎培養鏈,構建跨區域、跨部門、跨學校、跨學段、跨學科的協同培養的工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