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民航行業標準《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鑒定規范》日前正式實施,多項體檢標準放寬,招飛新標準在眼科、內科、外科、五官科等方面均有調整和變化。
日前,新版民航行業標準《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鑒定規范》(MH/T 7013-2017)(以下簡稱《規范》)日前正式實施,多項體檢標準放寬,招飛新標準在眼科、內科、外科、五官科等方面均有調整和變化。裸眼遠視力由原來的C型表0.3放寬至0.1,經過激光手術恢復視力的也有報考資格,而且對于身高要求也不再苛刻。
這個新版本的招飛要求使得符合條件的學生生源群體占比將由28%擴至約84%。業內預測,即將啟動的2018年飛行員報名可能出現激烈的競爭,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望駕駛飛機實現自己的“藍天夢”。
民航飛行員缺口大
全國范圍內,培養民航領域飛行技術人才航空院校有11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是上海唯一一所培養飛行員的高校。C919首飛的蔡俊,就是這所學校的杰出校友。從2007年成立,飛行學院至今已培養了200多名飛行員。
飛行學院院長何法江告訴記者,培養飛行員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由東航、吉祥、春秋等航空公司委托培養,學生在進入飛行學院就讀前,就已經與各家航空公司簽約,學成之后進入這些航空公司工作。2018年,山東航空公司也將加入。
“學院的招生計劃數從成立初的每年20-30人,逐年增加。2017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飛行學院招收了飛行技術專業新生189名。2018年,學院將開始為山東航空委培飛行員,招生計劃數將超過200余人。”何法江認為,國內民航飛行員的緊缺,使各培養院校逐年增加招生,以滿足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需求。他給出一組數據:中國每年新增飛機400余架,按每架飛機配備5套機組人員,每個機組里至少包含1名機長和1名副駕駛。這樣算下來,每年需要新增飛行人員4000余名。按照國內目前的飛行員培養規模來看,遠不能滿足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需求,國內民航飛行員嚴重緊缺。
放棄985高校報考飛行員
2017級飛行技術專業新生薛嘉卿今年以高考566分的高分被工技大飛行學院錄取,成為一名東航的委培生。
畢業于洋涇中學的他是高中同學眼中的學霸,成績總能保持在年級前20名。從小當一名職業飛行員是他的夢想。“除了飛行員,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是我的另一個夢想。去年9月,無意中了解到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招飛要求,我覺得自己更想當一名在藍天翱翔的飛行員。”
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去年9月底他毅然報了名。10月開始參加各種面試和體檢,都一一順利通過。最后的高考,他考出了566的總分。比他曾想要報考的同濟大學今年最高投檔線的那個專業組別還高了一分。體檢通過后,整個高三他都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很少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為的是保護自己的視力,不在進校體檢的那一關有被淘汰的可能。
2016級飛行技術專業的學生楊琪羽對預審環節也記憶深刻,“在經歷了視力檢測、身高體重測量、色盲色弱測試以及簡單的身體協調性測試后,我們還做了幾千道專業民航飛行員心理素質測試題,考官和我們一起討論問題,以及簡單的英語面試。據老師說,這些為的是考察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