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專業人才如何培養?
——有院校聘職業玩家當“業界導師”
電競專業乍看之下和電子游戲息息相關,是否只要是游戲高手,就能考上大學?在本科四年的時間里,電競專業人才又將如何誕生?
記者在梳理中國傳媒大學和南廣學院2017年的招生簡章發現,電競專業的考試方式仍是傳統藝術類專業的招生辦法。
南廣學院藝術與科技專業的電子競技分析方向分為面試和筆試,中國傳媒大學的相關專業還需接受語文、數學、英語三門文化課筆試,綜合考驗學生的寫作、邏輯分析與文化課水平。
侯雋也對記者表示,招生只是第一步,電競專業的設立前后歷經近一年的調研,課程及培養方案已形成一定體系。
她進一步解釋說,“我們學校一直有游戲設計專業,2017年仍然在招生,因此在游戲策劃和設計方面的師資本身就有,再結合學校的經管學部、媒體運營、行政管理等傳統專業的教學條件,形成新的電競專業方向的教學模式。”
據媒體報道,南廣學院還為電競從業者、職業玩家等頒發了“業界導師”的聘書,他們或將參與日后的教學活動。
侯雋對此表示,職業玩家在教學過程中是“必要的補充”。“有一部分實踐課程可以聘請電競界的資深人士,但不會有大量的課程。”她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記者,這本身就是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的通行做法,職業人才到學校里來任教,如同電影相關專業請電影導演來兼職老師。
學生、家長能否接受與認可?
——專家:不能簡單從字面理解電競專業
近年來,電子競技行業在中國飛速發展,一份《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04.6億元。巨大的市場規模使得電競相關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大。
業界人稱“JY”的電競賽事解說員戴士告訴中新網記者,“電競行業內的專業人才其實非常稀缺,高校開設這類專業是大趨勢,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加入到電競行業中,才能讓這個產業變得更好。”
戴士也坦言,發展趨勢是必然,但仍需學生、家長對電競行業的接受和認可。
熊丙奇表示,應該從專業本身的角度看待電競專業,而不是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在內的一些高校,重在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技術人才,公眾現在對這類教育,包括職業技術教育,還存在非常大的誤解。”
“未來的中國應該形成這樣一種教學環境——不同的高校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都可以辦出業界所認可的一流水平。”熊丙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