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熊孩子在家玩火 點燃被子后被熏暈
昨天,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一病房,5歲的雙胞胎小兄弟——小平和小安,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臉上不時流露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恐懼。兩天前,獨自在家的兩兄弟意外翻出打火機,并且點燃了棉被。所幸的是,大火沒有蔓延,兩兄弟只是被熏暈,沒有性命之憂。
孩子的父親秦剛至今仍因后怕而惶惶不安。秦剛說,由于他要上班,兩個雙胞胎孩子幼兒園放假后只好被留在家,“那天不曉得啷個回事,他們無意中翻出了打火機,就想去放鞭炮,但兩兄弟沒找到鞭炮,于是就商議燒被子,看火耍。”最后的結果是,棉被點燃后,火勢越來越大,完全沒法控制。滾滾濃煙把兩個孩子熏暈了……直到中午秦剛趕回家,這才趕緊撥打120,將孩子送往渝北區人民醫院搶救后再轉院至兒童醫院。
秦剛說,當時床和被子被燒焦后,火就熄滅了,其他東西沒有燒起來,否則兩個孩子就麻煩了。
兒童醫院呼吸一病房主任代繼宏教授介紹,這兩個孩子送來時全身被熏黑,有十分明顯的缺氧癥狀,好在送得及時,輸氧后都漸漸蘇醒。
代繼宏提醒家長,每年冬季特別是春節期間,家長要嚴防孩子受五種“傷”:高溫燙傷、鞭炮炸傷、一氧化碳中毒、氣管異物、電擊傷。
寒假生活·觀點
把休息和童年還給孩子
樹人小學的這封信,家長們讀讀吧
昨天,重慶市中小學正式進入寒假時間,樹人小學發布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與家長們一起探討“玩”、“奧數”等相關話題,并倡議把孩子休息的時間,還給休息;把孩子實踐的時間,還給實踐;把孩子童年的時光,還給童年。這封信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反思。
“我也想讓孩子開心過寒假,但他學習成績不理想,馬上快升初中了,所以寒假只能讓他好好補補課。”家長黃女士說,雖然孩子沒有報奧數班,但確實報了補習班,看了這封信后,她也覺得有點心塞。
羅奇既是一名老師也是家長,除了孩子從小喜歡的繪畫班外,他沒有給上初一的兒子報其他補習班。“放假了就該讓孩子放松放松,也要讓孩子學會自主安排時間,既要完成作業又要留出玩的時間,這本身就是一種鍛煉。”
樹人小學發布了致家長的一封信(節選)
尊敬的家長您好:
十幾年前,孩子們的寒假是這樣的: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或玩躲貓貓,或玩跳格子,或玩跳皮筋,然后在父母悠遠的呼喚聲中回家,鞭炮聲聲,寒夜守歲,玩耍是“假”的主題,快樂、溫馨、難忘、精神成長。而現在,我們已經越來越難覓此景,補習班讓小區里已見不到玩耍的小學生。“玩耍”這一當年的家常便飯,成了今天比樂高、迪斯尼還要奢侈的禮物,這種奢侈還濃郁地塞滿家長的焦慮與不安。
眾多補習班中,奧數最熱。四年前,有位國內頂級高校的數學系主任曾這樣評價奧數補習班:它就像滔滔江水一樣,你的孩子只是江里的一小朵浪花,你不跟著它走,你就無路可走……四年來,這一觀念蓬勃到家長和學生一起迷失,全民覆沒。小學畢業時的那次選擇成為了我們耗盡孩子童年休閑時光的最好理論依據。然而,這些能為孩子的一生帶來什么,又能改變孩子的什么。我們用甜蜜的愛,“榨干”了孩子的精力和時間,如果還有剩余,我們就會充滿不安和焦慮:我的孩子在玩,別的孩子都在做什么?
可是,誰思考過,這種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資源,不加分析地窮盡孩子的學習樂趣的行為,是福還是禍?
這種全民“集體無意識”,讓心理焦慮成為從兒童開始的全民行為,進而“遺傳”給后來人。
然而,孩子的一生,終究還是他們自己的。學業成績是其成長的一個重要標準,但不是唯一,一個向善向上,對生活充滿熱情、好奇的人是社會更需要的。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公布,這是中國教育從“人”出發做出的頂層設計,也是中國教育培養健康發展、幸福生活、成功應對未來挑戰的“人”的歷史性回歸。“素養”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旨在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著眼一生,而非眼前,快樂的童年、自由的假期是孩子永遠的精神家園。因此,學校向您發起倡議:
把孩子休息的時間,還給休息
把孩子實踐的時間,還給實踐
把孩子童年的時光,還給童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