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調查
沈10位受訪學生家長 只有3人贊成老師做法
對于王老師在班級日常管理提出的新方法,記者隨機采訪了沈陽10位學生家長,其中贊成老師做法的家長只有3名。
市民張先生說,自己的孩子班級也有微信群,但是從來沒有家長或者老師發(fā)過紅包。“這種形式可能會給孩子和家長造成影響,孩子覺得家長花錢受罰不容易,學習上壓力更大了。”張先生說,老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和家長溝通,而不應該用這種方式讓家長督促孩子學習。
市民王女士說,作為家長,她能理解老師的做法,畢竟老師也不容易,用這種方法刺激家長關注孩子沒有錯。“誰家都有孩子,誰都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是如果老師不督促,家長們可能都有借口沒時間管孩子。”王女士說,嚴師出高徒,老師也沒真想把學生和家長怎么樣,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學習,可以理解。
市民馮先生表示,現在很多家長在家時都不管孩子,老師的做法也是為了督促家長,孩子學習不是給老師學的,家長也應該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他能理解老師的做法。
專家說法
班級日常管理可創(chuàng)新 但不能太隨意造成反效果
沈陽市教育專家協(xié)會于老師認為,師生之間不應有不當的經濟往來,在日常交往中,搶紅包就是有“發(fā)”也有“搶”,微信就是一種溝通方式,如果不是以獲取金錢為目的,就不應該反對,不過老師在參與時還是要審慎,不能違反相關規(guī)定。
畢竟,校規(guī)中規(guī)定老師不準接受家長錢物,任何形式都不行。而且,“紅包”二字畢竟敏感,即便在微信群里,多數人當它是娛樂,但教師還是回避比較好,以防止蔓延趨勢。
“老師的出發(fā)點是沒有問題的,是為了讓家長參與到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中提高成績,但是這種做法未免有些隨意。”于老師說,班級的日常管理老師可以創(chuàng)新,但是不能太隨意,否則可能出現反效果。
專家建議,班主任老師和家長可以私下通過其他方式溝通孩子的學習,而不要用這種公開的方式公布學生的成績和作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