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工信廳公示2025年度省級綠色制造名單,長泰經濟開發區10家企業入選。
開發區的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此次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此前,它已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步入安泰新能源的碳鋼車間,機械臂正將鋼卷送入產線。經過對焊、成型、預壓、定尺、追剪、碼垛等流程后,C型檁條魚貫而出。不久后,這些構件將出口至西班牙等國家。
“這條全自動生產線僅需2名工人,日產量卻可達40噸,是傳統產線的1.6倍。”安泰新能源制造中心總經理黃麗珍介紹道,“更為關鍵的是,它實現了生產廢料的‘零產出’。”
走出車間,抬頭望向廠房屋頂,成片深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安泰新能源今年剛并網運行的5.6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年發電量超600萬千瓦時。這些清潔電力直接用于企業自身生產,工廠用電實現自給自足。而正在動工的新展廳,直接采用安泰新能源自主研發的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讓建筑本身也成為“發電站”。
在產品設計端,安泰新能源也植入了綠色基因。面對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復雜的屋頂環境和光伏標準差異,企業自主研發的Solar AID設計軟件成為“利器”。“只需輸入當地的技術參數和標準要求,軟件就能快速生成最優方案。”安泰新能源研發總監楊水卜解釋道,“這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試錯成本,本質上也是一種綠色高效的體現。”
開發區的福建中裕水性超纖科技有限公司此次被評為綠色工廠。它有一套自己的節能“秘籍”。
中裕財務總監邊強介紹,2022年,公司對鍋爐系統進行了重大節能改造,每年能節約標準煤7000多噸。今年,公司新增了蒸汽冷凝水回收項目,預計年節約標煤可達1000噸左右。
在環保排放上,中裕主動“加碼”。2023年到2024年,公司投入900多萬元進行鍋爐煙氣超低節能排放環保技術改造,改造后排放指標大大優于國家標準。
水資源利用上,中裕構建了高效的循環體系。“生產廢水經過處理站膜化處理和超濾深度凈化后,可達到自來水的水質標準。這意味著絕大部分水可在生產線上循環使用,極大減少了新鮮自來水的消耗和外排廢水量。”邊強說,這套系統實現了約90%的生產廢水回用率,今年預計可為企業節約自來水10萬噸。
長泰工信部門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起,中裕一系列技改項目累計節約標煤已突破萬噸大關。
“我們計劃在廠房屋頂安裝總容量5兆瓦的光伏板,預計年發電量可達400萬千瓦時,能覆蓋我們全年耗電量的大部分。”邊強說。
兩家企業是長泰向“綠”而行的縮影。
近年來,長泰經濟開發區積極構建綠色發展體系,推行“綠電+碳交易”,助力企業降低用能成本與碳排放。
如今,更長遠的布局正在謀劃。“我們對標國家級綠色園區標準,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升級,擴大光伏裝機規模,推進重點企業余熱改造。”長泰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王金木說。
林少虹 林珠榮 葉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