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的成績家長要理性看待,這句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卻著實不簡單。近幾日,京城各所中小學的期末考試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考試結束后,成績也將很快公布,很多家長坦言,雖然明明知道成績高低不是衡量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但自己卻依然難逃“成績控”的怪圈。
“媽媽說了,期末考試考得好,假期就可以出去玩,如果沒考好,就得留在家里補習。”對于讀六年級的馬子斌來說,自從他上了小學,考試成績似乎就成了家里的晴雨表,考得好時,會得到各種獎勵,如果成績不理想,少不了父母的嘮叨和更多的補習安排。馬子斌的母親張女士坦言,自己知道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不對,但未來孩子升學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分數說話。期末時分,很多家長也有著和張女士同樣的無奈。
在一個小學家長微信群中記者看到,一名班主任老師將這樣一段話分享給了家長——本周重要的三件事:陪孩子復習要沉得住氣,切記孩子是親生的;考完試別問孩子 考得好不好,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請孩子好好吃一頓,畢竟孩子也辛苦一個學期了;出成績后切記要淡定,要控制再控制,最好離孩子遠一點。分享這段話 的教師高蕾坦言,就是想用這種輕松幽默的方式給家長們提個醒,考試成績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家長不要因為考試的成績而損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尊心,尤其 是孩子剛上小學的家長。
一項相關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期末考試成績的高低需要家長理性看待,與成績好壞相比,更好地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間才是關鍵。
■馬上就訪
關注結果不如關注過程
除了關注成績本身外,家長還可以做些什么幫助孩子為一個學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呢?
豐臺區小井小學副校長曹穎認為,這個時間段家長應針對孩子的問題積極與老師溝通,幫助孩子“查漏補缺”。“期末考試的成績,僅僅是一張試卷的成績,并不能代 表一個孩子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的全部努力。”她建議家長要全面、客觀地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評估,再針對薄弱環節,訂好計劃改進方法。此外,對于孩子的考試獎勵 也應該更加多元,鼓勵孩子假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博物館等,注重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
此外,記者還發現,如今很多學校發到學生手上的成績單,并不是卷面的實際成績,而是卷面成績與平時成績按一定比例的綜合,且以ABCD等級的形式表現出來。 對此,北京市京源學校副校長孫清亞表示,家長只“斤斤計較”地關心孩子的卷面分數是不夠的,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到孩子平時的表現上,如作業是否認真完成,學 習態度是否端正,是否積極參與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