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凡在對同學李昊的評語中這樣寫道:“在我的記憶里,你是一個既愛學習,又樂于助人還虛心接受批評的人。在數學課上課前,幫助老師拿試卷;每天早晨,你在 食堂幫老師發雞蛋,六年如一日。原來,你的性格有點暴躁,在一年級,二年級,動不動打人,同學指出你的缺點,你就生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逐漸長 大,現在不管別人怎么說你,你都會一笑而過,總會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你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會刨根問底,直到弄懂為止,絕不 會不懂裝懂。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你能表現得更好,多增加體育鍛煉,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謝執一同學對鐘子凡的評語更是一針見血,“雖然你在有些人眼里是一個討人厭的家伙,但在我眼里,你有那么多難能可貴的地方。每天第三節課下課,你總是大老遠地提著水果跑回教室。這得需要多大的耐性啊!可你從不缺席,總能在下課前把水果提過來供我們享用。
是 你提的,你理應吃最大最甜的。可你從不貪婪,從不挑剔,隨便拿一個水果就默默地離開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你熱愛兵乓球,當你看到我 在打球的時候,并沒有蠻橫地搶過球拍,而是申請加入……你的成績雖然不夠好,但是,你還是很有學習潛力的,只要上課認真聽講,我相信,你的成績會越來越 好,甚至超過我呢!”
期末評語必須用心用情
楊 池珍老師任班主任近20年,寫評語40多次,從最初的“該生體”到“你是體”,她都嘗試過,她還嘗試過用表格來細化,不過她覺得,不管是“哪個體”,用心 用情才是最重要的。評語既是對一個學生一個學期的評價,也是家長、學校溝通的橋梁,有利于家長客觀了解孩子,以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向,充分配合學校教育。用 心用情寫出來的“個性化”評語,加上家長的互動,自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楊池珍老 師說,每到期末的時候,她都會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琢磨“評語”的事情。“怎么給每個學生留下不一樣的東西,怎么寫出我眼中的獨一無二,從1號同學開始,我一 個一個慢慢地寫,寫到最后一個52號……想到什么合適的句子就把它敲在電腦里,或迅速把想到的話記錄在手機備忘錄里……
上個期末,楊池珍把貼著評語的《素質報告書》發給學生,并告訴學生和家長,如果老師的評語中還有那么一兩句觸動你的話,就圈下來,或者隨手寫下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現場很多學生站起來發言,一個個感動得眼圈發紅。
放假后不久,楊池珍老師收到一位媽媽發來的一張微信照片。照片里,家長在老師寫給孩子的評語上畫滿了小圓圈、波浪線。旁邊是孩子歪歪斜斜的兩句話,“謝謝你,楊媽。為什么我看完后好想哭?”楊池珍說,我想我用心留給他的那些話在那一刻一定溫暖到他,觸動到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