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器材損害嚴重
維護資金、人員都跟不上
記者了解到,除了安全問題“卡”住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體育器材的維護、人員的保障等也成了難題。
由于學校操場對外開放并非學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一家之事,場館開放后,各部門的協調管理就尤為關鍵。大約半年前,歷城雙語實驗學校的操場不再對附近居民開放,除了考慮安全因素,最大的問題還是體育器材和學校設施破損嚴重。
“大家都來操場鍛煉,體育器材的耗損十分嚴重。還有一些隨地亂扔垃圾、煙頭的,折樹枝的,摳樹皮的,這些都要學校出資維護,區財政沒有專門的款項,學校財政緊張,壓力大,慢慢也就關上校門了。”該校相關負責人說。
另外,人員的配備也是問題。如果讓學校自行聘用安保人員,會增加學校的負擔,這些人沒有編制,屬于臨時聘用人員,薪金需要學校自行發放。如果不額外聘請人員,就需要抽調現有的在校老師值班,增加老師的工作量,給學校管理造成多方面的難題。
給校園操場開放的“底氣”
政府多項配套應完善
“為什么有了政策讓學校開放操場,學校還有畏難情緒?”亓女士分析,萬一發生運動損傷,學校不敢擔責。“這就需要明確責任,周末時間學校操場開放,選擇前來進行體育運動是個人行為,學校不應該再負擔安全責任。”
亓女士告訴記者,她記得自己小時候學校操場周末是開放的,小朋友因為奔跑磕破了鼻子、擦破了皮,沒有家長會找學校的責任。“現在大家的法律意識在增強,出了一點問題就揪著學校不放,這會讓學校因噎廢食,不敢開放操場。”
再一個就是,學校周末開放操場,勢必會加快塑膠跑道、體育器械的損耗程度,以及保潔和管理的難度。“這都需要政府統籌規劃,該出錢出錢、該出力出力,讓學校有敢于開放操場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