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了,小樂把貼花展示給班主任老師看,又主動表示要幫老師搬東西。班主任老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小樂是隨班就讀的孩子,他的發育有一些遲,規則意識也差一些,每位老師都會特別關注和照顧他。“他上下樓梯我會陪著,在課堂上,我們也會想辦法給他安全感 。”
一周五次,為隨班就讀兒童上“小課”
中央路小學是隨班就讀實驗學校之一,這所千人學校有7位隨班就讀兒童,平時他們在各自班級得到老師的悉心照顧,又“融和”在班集體中。此外,學校還為他們開設了特別的小課,每周五節。
非洲鼓課就是其中一節。上非洲鼓課的老師是專門從南藝請來的張榮軍老師,他對特殊兒童教育有心得。“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要靠肢體動作來吸引他們。”張榮軍一節課上不停用手腳打著拍子,20幾分鐘下來汗水直流。坐在下面打鼓的小樂,旁邊還有音樂老師鄒雪梅陪著。一會兒他就打得有模有樣,笑容滿面。
鄒雪梅不僅是中央路小學的音樂老師,也是學校隨班就讀兒童使用的資源教師的負責老師。“我們給孩子們開了手工、繪畫、陶笛、非洲鼓等課程,一周五節,主要用社團課的時間。”老師們除了要進行普通班級的教學,還要針對特殊兒童進行教學。
此次南京市隨班就讀課題研討會,同時也是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赴中央路小學送教活動,來自各地的專家也在現場進行觀摩。上海市虹口區特殊教育康復指導中心副主任丁美珍說,在課堂上,她看到了學校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和對辦學文化的傳承,她表示,現在的老師既要承擔普通班級的教育又要進行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建議普通學校也可以設置專職的資源教師來幫助特殊兒童,或是請社工參與陪伴特殊兒童。
記者了解到,如果家中有孩子需要隨班就讀,可向教育部門了解實驗學校,最直接的方式是到學區學校報名,學校對孩子們“零拒絕”。(記者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