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替課,能夠對付各種刁鉆老師,一節課20多元,質量保證不議價。”從單個學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區,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替課群。對于替課的相關報道,前幾年已見諸報端。如今,隨著需求的增加,替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校園中的灰色產業鏈。
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對學生來講,出勤率和日常學分息息相關,關系到能否順利畢業的問題;而對于高校老師來說,學生的出勤率也是學校對老師的重要考核標準。這往往成為有償替課中的關鍵鏈條。
考研、找工作、枯燥沒興趣、談戀愛、玩游戲……學生花錢找人替課的原因五花八門。點名、簽到、刷二維碼、刷臉……高校老師也是用盡各種方法來約束學生的考勤。這樣“貓捉老鼠”的尷尬局面,既讓人皺眉,也讓人深思。
針對這種現象,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去年曾做過調查,隨機抽取了503名大學生,其中52.09%的大學生表示身邊出現過替課現象。而在有替課經歷的大學生群體中,46.18%的人是通過QQ、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直接發布或收到替課信息,17.18%的人則是通過QQ或者微信替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