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懂得培養(yǎng)一個班干部有多么不容易,班干部為班級工作做貢獻,理應獲得一部分肯定和榮譽,卻不能否認有的學生干部把這當作唯一目的。“第一年學校評優(yōu)工作結束后,有個班干部取得榮譽后,立馬做了甩手掌柜。”想起去年的事情,楊青仍然感覺到心寒,“有時培養(yǎng)一個學生干部,直接關系到你跟班干部后面200多名學生的關系。”
跟楊青一樣,陳東不否認對班干部的依賴性。“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是學生培養(yǎng)的‘最后一公里’,但有時候這一公里只能由班干部代勞。”陳東渴望與每個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對輔導員最大的信任就是主動與你分享他的小秘密,包括感情和學習生活。”按照正常的工作安排,每天中午或下午,陳東都會約談一個學生,但經(jīng)常事與愿違,檔期無限后延。所以,陳東只能盡可能地多舉辦活動,提高每個學生的參與性,創(chuàng)造更多與學生接觸的機會。
楊青覺得,這也與輔導員的體制機制有關。現(xiàn)在都在提倡輔導員專業(yè)化,但很多輔導員都是被動工作,個人學習和深造的偏少,事務性工作太多,與學生接觸的時間也一再被“擠壓”。輔導員畢竟是一項學生工作,“與學生之間的情義,才是這項工作對我的最大饋贈,如何參與到所有學生的成長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才是輔導員的最大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