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校規會繼續“嚴”下去
說起兩年前設計這一體育校規的初衷,校方表示,主要是基于三十多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下滑的事實。
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熱身。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 攝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經過了五次修訂,每修訂一次,標準就下降一次。”王宗平以男子1000米為例,1989年的體測合格標準是3分55秒,而2014年是4分32秒,降低了37秒,“換句話說,現在的男生,如果跟當年他的父親一起測試1000米,他爸已經跑到了終點,兒子才跑到800米處。”
2021年9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其中就提到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問題嚴峻,肥胖、耐力不足等問題突出。
“體測看似枯燥,但它卻是各種體育技能的基礎。速度、耐力、協調、平衡、力量、柔韌等素質,都能在50米、800米、1000米、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上體現。體測成績提高,身體素質自然會上升。”王宗平說。
學生進行熱身活動。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 攝
為了把這一“嚴格”的體育校規執行好,云南大學還出臺了配套政策,如:創建男女合班選項體育課,幫助學生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每次體育課都含體測項目;增加體測次數和補測機會;建成了近10萬平米的學校體育中心;按照本科生300:1配備體育老師;提高體育老師薪酬待遇等。
“雖然我們的體測合格率大幅提升,但優秀率、良好率一直處在較低水平。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嚴下去,希望學生能理解這種善意的強制。”王宗平說。
晚上9點,冷風刺骨,云南大學的田徑場依然燈火通明,跑道上有慢跑的、散步的,草坪上有拉引體向上的、做俯臥撐的,“與過去的冷清比,現在的田徑場可是最熱鬧的地方。”宣紅波感慨地說。(新華社記者岳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