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就在今天(3月21日)
我們迎來了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四個節氣
——春分
春分
春分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據元代吳澄所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換句話說,依照我國舊歷的春季論,春分節氣正處于春季時段的中分點,故名為春分。古時又將其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分”是該節氣最大的特點。
今日•春分
春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由此在春分一日,平分晝夜,時長等長。而在此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北回歸線的方向繼續前進,不僅使得北半球日漸溫暖,更將晝長夜短的歡樂春日時光帶向了人間。
春分•三候
春分
二十四節氣之一
01一候:玄鳥至
元鳥,又稱玄鳥,即燕子。“燕子初歸風不定,桃花欲動雨頻來。”燕子是候鳥,春分日后便從南方飛回北方。
02二候:雷乃發聲
雷是春天陽氣生發的聲音,隆隆有聲,喚醒沉睡的萬物。
03三候:始電
電,陽光也;四陽盛長,值氣泄時而光生焉。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春分•民俗
春分
春分民俗︱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我國民間在春分有“立蛋”習俗,史料記載,這個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以慶祝春天來臨。“立蛋”就是把雞蛋直立在平面上,直到不倒才松手。
春分民俗︱吃春菜
我國部分地區有春分時節吃春菜的習俗。人們采擷春季野菜,將它們涼拌、清炒,或拌餡。在我國嶺南地區,春分吃的“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采摘春菜,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民俗︱放風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分一到,草長鶯飛,走出家門,沐浴春光,奔跑著放飛風箏,與生機勃勃的春天相得益彰。
春分時節
和風細雨和驚雷閃電接踵而至
春山蒼蒼,春水漾漾
大地上一派明媚的春光
岸柳青青,鶯飛草長
桃花灼灼,百卉爭放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是耕田播種的好時節
每一場春雨
都將滋潤青蔥拔節的嫩芽
每一寸陽光
都將照耀茁壯成長的秧苗
春已至,花已開
一切美好終將到來
在這充滿希望的春日里
愿你奮發有為,不負春光!
來源:龍崗融媒(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