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受訪者覺得家長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時應參考孩子天賦特質(zhì)
家長對孩子要求和期望高,61.7%的受訪者認為這體現(xiàn)了家長自己的心愿寄托,57.8%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愛。但也有45.9%的受訪者認為是社會壓力的體現(xiàn)。
胡杰認為,對孩子有要求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當然會很失望,希望他們改正或努力”。
付雯雯覺得,家長對孩子有期望是負責任的表現(xiàn),“如果希望孩子以后能有一個好的人生,很多東西都是要從小鍛煉和培養(yǎng)的”。
“目前的教育資源不太平衡,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比如附近沒有什么好的學校,導致很多的家長在孩子上學方面很焦慮。要進好的學校,就不得不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這是競爭激烈導致的。”沈奕裴說。
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家長看重哪些方面?受訪者表示是:是否活潑有趣(54.5%)、品性良好(54.4%)、性格陽光(54.4%)和身體素質(zhì)好(51.3%)等。
林奕覺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健康尤為重要,能力和技能也要有所發(fā)展,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和別人友好相處。
胡杰認為,孩子的成長中,重要的是要開心,品性好,性格陽光,身體健康,“當然能力也很重要,不必什么都學,但是一定要有所長。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做好,不能半途而廢”。
“孩子首先要身體好,品德好,心理健康,有一些性格上的優(yōu)點。我家孩子比較善解人意,能體諒人,我覺得很欣慰。其次,不要埋沒孩子的天賦,小孩子是有一些懶惰的,所以需要家長去幫忙,也不說非要強制,可以用激勵的方式。”付雯雯說。
調(diào)查中,62.7%的受訪者覺得家長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時應參考孩子的天賦特質(zhì),60.0%的受訪者認為應參考社會競爭的標準。
沈奕裴指出,如果家長在育兒方面表現(xiàn)得過于焦慮,首先,孩子的自我可能因此被破壞掉,以后容易變得缺乏自主意識。其次,親子關系也會因此受影響。另外,家長育兒焦慮現(xiàn)象可以用“劇場理論”分析,這一理論指,劇場中前面一部分的人站起來看電影,后面的人就不得不站起來。如果一部分家長在育兒方面過于焦慮,某種意義上,會使得其他的家長也非常焦慮,整個氛圍就變得不好,整個社會都比較焦慮。“家長在育兒方面要學習,但應盡量少看朋友圈那些不正確的育兒理論”。
受訪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1.6%,80后占60.2%,70后占13.0%。受訪者學歷方面,碩士及以上的占6.6%,大學本科的占82.3%,高中的占10.2%。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李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