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求認同,分享心得讓優(yōu)勢學習者更滿足
但相同的形式背后也有不同的目的,并非所有人都像朱孝杰一樣把分享學習記錄當作一種精神寄托。還有一些同學,學習上并沒有遇到太多困難,也沒有壓抑的心情,正如剛剛走上變身“云學霸”之路的高中生小孫告訴記者的那樣,她們起初只是喜歡看,看著看著就會想要去錄、去分享,“這種感覺就像是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在分享的過程中收獲認同,就會很開心”。
來自武漢大學的張文遠分享學習記錄的初衷就和小孫一樣。她半年前開始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學習記錄,最初只是希望記錄一下每天的生活,后來經(jīng)常有一些網(wǎng)友私信向她請教問題,“比如一些還在上高中的同學會問高中的學習方法,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等建議”。她就決定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整理出來,希望幫助更多的人。
“我一直覺得輸出是自我提升的途徑。是一種雙贏。”張文遠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她后來又從在微博上分享一些自己的筆記、資料和心得經(jīng)驗,發(fā)展到在B站上傳自己的vlog,并且建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公眾號。此外,她還組建了一個400人左右的考研群,分享考研資源。短短半年的時間,張文遠的微博粉絲數(shù)就達到了1.2萬。
發(fā)微博需要把自己的學習情況拍成圖片、視頻,配上文字,有時候還需要做修圖、后期等工作,也有不少人質(zhì)疑這樣做的“性價比”太低,太浪費時間。
就讀于工科專業(yè)的張文遠日常課業(yè)負擔也很繁重。這么豐富的“云學霸”生活,她是如何在上課之余進行維護呢?
張文遠的方法是在“比較閑”的假期或者周末多做一些。為了不讓“記錄”影響學習的“專注”,避免自己在學習時玩手機,她用手機延時攝影來錄vlog,“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剪輯上,我的剪輯很簡單,是用手機進行的,大概會剪15分鐘左右”,“至于在微博和公眾號的圖文,的確會花費一些時間,不過像微信排版熟悉了之后就會快很多,單論排版半個小時足夠了”。
雖然制作和分享學習記錄的習慣確實會占用一些時間,但做這件事能夠給張文遠帶來幸福感,她甘之如飴。“學習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就是尋找生活的小確幸,讓看起來索然無趣的生活也閃閃發(fā)光起來。”她說。
張文遠覺得,“自律的學習讓我有內(nèi)容可以分享,也能帶來不錯的結(jié)果,比如好成績”。
每每看到自己分享的內(nèi)容,張文遠心里就會升起一種滿足感,收獲大家的回應(yīng)后更是十分快樂。“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網(wǎng)友的肯定,也會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一直熱衷于分享和圍觀學習記錄的大三學生王璐瑤特別能理解張文遠。王璐瑤認為:“經(jīng)營一個學習賬號可以讓人在分享和交換中獲得優(yōu)越感,屏幕前的觀眾也可以督促自己,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