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上學就肚子痛背后竟是老師懲罰同學的后遺癥
小孩子肚子痛很常見,但如果一提到上學身體就不舒服,一到學校就莫名其妙地頭痛、肚子痛、發燒甚至抑郁……原因就沒那么簡單了!
孩子一上學就肚子痛,催眠后發現2年前秘密
浙江杭州的浩浩(化名)今年12歲,兩個多月,每到周日晚上肚子就開始痛,持續到周五,周六和周日白天疼痛消失,周日晚上又開始新一輪的痛。
持續的疼痛嚴重影響了浩浩的學習和生活,浩浩父母帶他在當地多家醫院做了檢查,消化科、外科看了個遍,胃藥也沒少吃,但都沒找出這“定時”疼痛的原因。
一次,浩浩父母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孩子因為肚子痛上不了學的新聞,父母這才明白浩浩肚子痛可能是因為厭學,于是來到浙醫二院精神科就診。
在充分了解浩浩的學習情況、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后,禹醫師為浩浩做了催眠治療,浩浩這才“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兩年前班主任用戒尺狠狠打班上一個同學的手掌,打到尺子都斷了。目睹了整個過程的浩浩開始對班主任產生反感和抵觸的情緒,慢慢地也反感學校,不愿意上學,一去學校肚子就痛。
找到肚子痛的癥結所在,醫生采取進一步的措施,用催眠治療的方法結合認知治療,幫浩浩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對老師的態度,用平常心看待學習和學校。連續幾次心理治療后,肚子終于痛消失,浩浩恢復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學生厭學現象并不少見,6至18歲青少年多發
這樣現象并不少見,還有一個18歲女孩丹丹(化名)則因為厭學,休學在家長達兩年,遠離學校的她每天晚睡晚起,吃過早飯會繼續睡到下午3點才起床,偶爾騎自行車去外面逛一圈,回來之后繼續悶在房間里,不與父母交流,也不和外界交往。?
醫院每年都會接診不少有厭學現象的孩子,像浩浩那樣一上學就肚子痛的現象不少見,而丹丹這類由心理疾病引發厭學的發生比例也不低。
醫生介紹,厭學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青少年對學習排斥和厭惡,并且引發一系列負性情緒和行為的現象。多發生于6至18歲的青少年,因為這段時期孩子的學業壓力最重、學習競爭最激烈。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重視!
與一般孩子嘴上說不喜歡上學,但仍然能堅持每天按時去學校、完成作業不同,厭學的孩子通常從身體和心理上都排斥上學。
“比如一提到學習就緊張、恐懼、厭煩,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心理上的一種體驗。還有很多學生有厭學傾向后,容易產生頭疼、頭暈、嘔吐、發燒、腹痛、腿不會走路、局部的感知覺能力下降如視力下降、聽力下降、耳鳴等現象,去醫院檢查發現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這是一種焦慮的軀體化癥狀,當緊張、焦慮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很多人會表現為身體不適。” 禹醫師說。
這些是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
醫生分析,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個人、家庭等多方面。
“心智不成熟、性格敏感、抗挫折能力弱、嬌生慣養等,都會導致孩子面對學業困難時容易退縮,產生負面情緒。另外,父母過分看中孩子的學業成績,忽略綜合能力的發展;期望過高,超過孩子的能力范圍;太強勢,要求孩子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志去做;父母關系不好,家庭不和睦等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心理狀態。” 禹醫師說。
要改變這種行為反應,禹醫師建議首先要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從根源上糾正。
醫生介紹,根據厭學程度深淺,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只是單純的厭學,程度比較輕微,可以通過孩子、家長和老師來共同調整。家長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和培養方式,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助孩子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增強與學校老師的交流溝通。
當然也可以求助于醫院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助孩子調整好情緒,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有的孩子在厭學的表象下面還隱藏著焦慮癥、抑郁癥、學校恐懼癥、適應障礙等心理疾病,則需要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進行專業評估,必要時需要接受相關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