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持續升溫 專家: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孩子應該在大學畢業前甚至沒有讀完高中就出國嗎?5月22日,兩家中外調研機構發布了一份《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這份報告顯示,更多中國家長接受這個觀點:高中及以下階段的子女,可以出國留學。
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被調查的中國家長對于小學階段留學的意向達27%,中學階段為29%,高中階段為24%。與此同時,低齡留學的目的也更加多元。
未成年階段學子,其自我保護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較弱,這也是最讓家長傷腦筋的問題。
低齡留學
學英語仍是主要目的
留學低齡化現象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低齡留學是指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生到國外讀書。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低齡留學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在這些家長看來,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才”。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能夠讓孩子提早掌握國際通行的交往能力,提早“看看世界”。李女士在英國陪孩子讀初中,她說:“現在很多國內家長會讓孩子上國際班,非常注重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孩子小,語言接受能力強。到國外讀書處于全英文的環境中,有利于其學習語言。讓孩子盡早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也提早為申請英國的大學做準備。”
調查顯示,美國是我國低齡留學家庭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國,中國學生也成為美國中學國際學生中的第一大群體。2016年,美國本科申請系統(CAAS)上線,對美國低齡留學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份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聯合市場調研公司與一家英國調研機構推出的白皮書分析認為,CAAS使得計劃申請本科的中國學生從以前的高三逐步提前到初三年級。由于初三或高三申請私立學校競爭激烈,部分學生就更改計劃,決定延后至高一或高二赴美留學。
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申請美國公立學校的12年級(相當于國內高三)就讀一年,獲得美國高中文憑,以圖申請美國大學時增加一些優勢。
與此同時,近兩年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私立中學的現象也在增多。范先生的兒子在美國讀高二,談到孩子低齡留學的原因,他說:“低齡留學可以豐富孩子的人生經歷,開拓其視野。留學經歷能夠幫助孩子日后申請到國外大學和感受不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在國外的教育和就業壓力。”
低齡留學
利弊需具體分析
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在教育方面舍得投入。那么,低齡留學到底好不好呢?
張先生的兒子在美國讀高中,他說:“孩子獨自出國學習,可以鍛煉他的獨立性,讓他獨自面對一些社會問題,并學會妥善處理。我能感覺到他出國后在迅速成長,遇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在國內時那樣有依賴感。這樣的經歷有利于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
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學生恰逢青春期,而青春期被心理學家稱為人生的“第二個塑形期”。這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時期,也是“自我”萌芽、尋求自我價值,追求獨立,對外發展社會關系的重要時期。去留學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他們的想法,不盡相同。
王萌(化名)初一獨自到加拿大讀書。她說:“剛到國外的時候,我遇到困難不知道該跟誰說,跟父母說了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我很難過,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低齡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就要遠離父母到陌生的環境生活。面對不同的教育體系,往往學習壓力很大。這個時候,父母或老師不在身邊,很容易產生“被拋棄”的感覺。一些孩子在寄宿家庭中也會面臨交流上的問題、文化上的沖突,這些都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些許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