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留學服務中介機構遍地開花,其服務也由原來粗放的“一條龍”式逐漸發展成現在的垂直細分式。
卡爾表示相較幾年前,現在信息透明,留學生只要動動手就能查到各種資料。
陳曼沁認為,中介老師可以是申請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申請結果的還是留學生自身的實力。她身邊就有成績等各項條件很好、但是文案很一般,卻被加拿大著名商學院錄取的例子。
自己動手:
把握申請細節和節奏
很多學子在準備留學申請時,選擇自己動手,不借助留學服務中介機構的力量。
蔡寶誼目前就讀于美國埃默里大學,她當初就是自己準備留學申請的。她做這個決定基于3個原因:一是美國法學院申請過程有代交推薦信、成績單等的法學院申請委員會,申請過程只需要郵寄一次材料,程序較為簡單,自己動手準備申請并不會很復雜;二是珍惜自己動手申請學校的經歷,其中獨自思考、與他人溝通、構思申請文書等過程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能夠加深自我認知。同時,在申請過程中還可以結識志同道合、愿意幫助自己的人;三是可以省下一大筆中介服務費用,而這也是大部分留學生選擇自己動手申請留學的重要原因。
和留學服務中介機構相比,學生可以自行把握申請細節,直接了解學校要求。而留學服務中介機構中的老師往往同時負責多個學生,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每個細節。近日,有一名留學生就在網絡上發表文章,訴說自己被某留學服務中介機構“坑慘”的事。其中有一點提及留學服務中介機構做事拖拉,沒有注意到很多新近變動的申請細節和學校要求。把申請留學的工作全部交給留學服務中介機構,留學生就失去了主動權。
陳曼沁目前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讀教育學碩士。雖然她是通過留學服務中介機構申請的學校,但她表示,即使選擇了留學服務中介機構,也要自己把握申請節奏。一個學生可能只是中介老師負責的若干學生中的一個,但對于學子本身而言,自己就是百分之百,自己的未來應該自己負責。
申請藝術類專業的學子,在申請時需要提供自己的作品。謝詩萌畢業于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她身邊有很多同學現在成為了中介機構的老師,專門負責幫助學生選擇作品。她發現,為圖省事或增加錄取幾率,有的老師直接給學生做作品集或者幫學生買作品集,其實這對于學生來說十分不利。她身邊就有通過買的作品集而申請成功的學生,但他們出國以后“跟不上趟”,出現掛科的情況,最后甚至延期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