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家長不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針對小學新生大多具有較好知識基礎的現狀,實驗二小語文教師馮勉認為,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社會因素、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等。家長們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有許多家長也會向她咨詢,孩子在幼兒園里應該學習到什么程度;是否要報補習班;如果基礎較弱,升入小學一年級后是否會落后等,這樣的問題非常普遍。
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能得到佐證。史家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萬平表示,儒家思想中有“童蒙養正”一說,在兒童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小學入學以前有意識地開發孩子的童心是有必要的。但現在的早期教育有“重知識、輕人文”的傾向,甚至有不少孩子成了現代版的“傷仲永”,讓人感到惋惜。
教材“過胖”基礎薄弱“很抓狂”
據一位教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分析稱,教材“過胖”、教學內容多,讓小學新生“吃”不完,這是造成孩子無法“零起點”入學的原因之一。據介紹,目前人教版教材要求小學一年級學生在第一學期識記漢字400個左右,而學習漢語拼音的時間只能壓縮在一個月左右完成。“這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是非常有難度的。孩子剛入學時,在心理上還沒能完全適應小學生活,學習上也跟不上,極大地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現在不少區縣組織小學期末統測,一年級的語文試卷難度不低,很多名校的學生都感到有些吃力,這讓二三類學校的學生“很抓狂”。在這種學習壓力下,不少家長不得不選擇為孩子提前報考課外輔導班,打好一定的基礎,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這位語文老師認為,要想落實減負,“教材瘦身”已經迫在眉睫。
“幼升小”迫使孩子超前學習
給孩子“超前”灌輸知識,對于幼兒園來說也是被迫而為之。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園長李建麗表示,目前有一些小學進行新生入學考試,而考查內容遠遠超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這就迫使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超前學習知識,甚至會有不少家長會指責幼兒園為何沒有提前教會孩子這些知識。畢竟幼兒園所提倡的是培養孩子綜合素質和技能,如社會適應能力、感知能力等,這是很難衡量的,家長往往會通過比較哪個幼兒園教孩子認識的漢字多、數字多來判斷辦園水平的優劣,這就給幼兒園造成了一定壓力。況且,不少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中班時,就開始報考校外培訓課程,這也給小學“零起點”的實現帶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