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9日訊 上周,泉州召開普通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分析會。今年市質檢,泉州首次實施全市統一網上閱卷,參加全市統一網上閱卷的考生總數為31414人(其中理科19973人,文科11441人)。其中,理科平均分為348.2分,文科平均分為339.88分。
泉州市教科所高中教研室姚承佳主任介紹,依據成績的分布和往年的高考錄取率:理科考生總分達到389分左右、文科考生總分達到425分左右,有望達到本科一批的水平;理科考生總分達到265分左右、文科考生總分達到300分左右,有望達到本科二批的水平。
姚承佳主任進一步分析,這次市質檢的總體成績明顯低于去年。究其原因,本次試卷更多關注對全國卷的全方位模擬與對接,淡化了試題對考生的激勵、淡化了試卷對福建省教學實際的結合。試卷立足全國卷考情,在試卷結構、題型比重、試題題序、板塊踩點、難度結構、題型設計等方面,全面保持與國家卷的一致性,切實落實與國家卷的平穩對接。
最后的高考沖刺階段,姚承佳主任稱,不同的學科會有不同的分數增長幅度,特別是數學和理綜學科,考生要克服以往分省自主命題時的分數定勢思維的影響。他建議考生要不斷地積淀考試經驗,形成能使分數最大化的個性化應試策略是二輪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
姚主任還建議一線教師們,根據市質檢的得分數據,逐題對照全國高考試題,準確尋找最容易達成的、最具班級普適性的分數增長點,以此作為成績增長的突破口設計微型復習專題進行復習。二輪的學習要克服紛繁試卷的干擾,重視專題性突破對提高成績的作用;反對“拿來主義”的“高、大、上”專題學習,倡導適合班情的班本化微型專題;關注試卷講評的實效性,建議將試卷講評課設計為微型專題課。
針對考生、家長最關心的“高考臨近,各科最后階段如何有效復習”這一問題,海都《教育周刊》本期特別請來泉州市教育局教科所的專家們,就這次市質檢做了詳細解讀,并給出各學科第二輪復習重點和建議。
語文
關注全國卷課標要求 復習要抓重點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語文組紀榮海
本次市質檢,語文命題關注基礎性和綜合性,著重考查獨立思考和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加大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
二輪復習,建議要關注并明確全國課標卷的要求、特點與風格。如文言文選史傳;古詩不回避著名作家的詩歌;默寫一文兩詩,一初中兩高中;論述類文本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學術性;文學類選小說,實用類選傳記;語用側重選擇實用類材料;作文任務明確、要求具體,加大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
復習重點依次為:古詩文閱讀、寫作、語用和實用類文本閱讀。文言文斷句和翻譯,要強化文意意識,加強文意理解的訓練;古代詩歌閱讀,要增強深度閱讀和關聯閱讀的意識,加大唐宋詩詞具體解讀的閱讀訓練;默寫,要強化文意意識,建議嘗試自擬、互擬試題進行訓練。寫作,要強化限制意識、任務意識、問題意識和對象意識,要具體分析說理,不要泛泛而談。語用,要強化上下文語意關聯意識和仿寫意識,加強根據上下文進行推斷和各種圖表讀圖能力的訓練,讀圖能力的訓練要有比較意識,要注意從整體和局部兩方面進行客觀解讀。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要強化“概括+分析”的答題意識及動筆訓練。此外,論述類文本閱讀,要強化邏輯關系意識,加強語句含意及邏輯關系的理解與辨析訓練。
數學
補缺補漏 專題突破分數增長點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數學組
這次考試,改變傳統難度結構,全面提高起始題的難度,合理提高解答題第(I)的難度,以及努力適當降低壓軸題的難度。同時凸顯數學學科兩大特點: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的考查,幾乎每道試題都需要較大的思維量,幾乎每道試題都需要一定的運算才能完成解答。
市質檢后到高考這段時間,是數學學科和綜合學科分數增長的大好時機,一般情況下,數學平均分可以增長15分以上。市質檢后的復習任務,一方面是補缺補漏和分數增長點的專題突破,另一方面就是考試經驗的積淀。
對照市質檢泉州市考生的總體表現和全國卷的特點,以下幾個方面應成為市質檢后全市比較共性的分數增長點:復數、二項式定理、算法框圖、平面向量、遞推數列、三角公式應用、多邊形背景下解三角形(理科)、三視圖、旋轉體、球、面面垂直、立幾向量方法解題的模式化、圓錐曲線基本性質、直線與曲線位置關系解題的模式化、導函數的求法等。考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尋找個性化的突破方向。
英語
三個分數段 復習有側重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英語組蔡曉莎
市質檢英語卷,一方面試題選材突出“一點四面”的改革主題;另一方面繼續突出對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分析這次考生失分點,第1卷客觀題部分,考生主要失分原因在于對課標3500詞匯掌握不到位和同義詞儲備不足所造成的信息理解和處理的偏差;同比之下,第2卷主觀題得分率較低,主要問題在于語言知識掌握不扎實造成基于語篇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強,書信寫作中語言的準確性和豐富性,內容的相關性和邏輯性,以及交際的得體性欠缺。另外,答題不規范、書寫不工整、卷面亂涂改現象也造成許多考生無謂的失分。
針對下階段,建議考生可根據這次市質檢的分數,有針對性做些復習:
120分以上的考生:備考既要基于高考養成歸納錯題筆記及時反思的習慣,同時將卷面美化到無可挑剔;又要高于高考廣泛閱讀、勤思考、多動筆;
80~119分段的考生: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時間,做好規劃在高考前對3500詞匯進行多次全面撿漏,每天堅持朗讀至少2篇課文和高考真題經典文本,做好讀書筆記;學會用英英釋義,豐富同義詞儲備,增強各題型的考點分布意識,能有效減少失分點,力爭再提高10~15分;強化書寫和規范作答,力爭主觀題再進步5~10分;
79分以下的考生:要樹立信心,堅持模仿錄音朗讀高考真題文本和課文,主要提高初中1500詞匯的運用能力,加強3500詞的識義記憶,重點主攻較為容易得分的題型,如語法填空、閱讀七選五、聽力理解和書面表達。
理綜
物理
加強陳題研究
強化專題訓練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物理組
本次市質檢理綜物理卷是在充分研究近三年全國高考物理試題的特點后,結合泉州市目前的教學現狀進行命題。從卷面看來,試卷的結構、題型分數比例、試題難易比例均遵照全國《物理考試大綱》要求,參照高考全國卷的框架、模式進行命題,努力體現全國《物理考試大綱》對五種能力的要求。涉及的知識點多,覆蓋面廣,綜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較高。試題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比如說第16題中的汽車追及、第20題中冥王星天體、第34題的釣魚等,考查考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思考及物理建模的能力。此外,實驗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的遷移和創新能力,同時要求學生結合圖像考查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陳題出新是一大特點。下階段我們建議教學方面,加強對以往高考陳題的研究。復習備考過程中不要一味追求新題,應該加強對以往陳題的研究并加以改造,這一點對于提高復習效率大有好處。同時,教師們應加強專題的復習、訓練,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模型,提高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得切實加強物理實驗的復習,加強多項選擇題的專題訓練和解題指導,以及選修模塊的復習、訓練。
化學
回歸課本
完善知識網絡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化學組
市質檢化學注重試卷整體設計,力求題型結構、內容比例、知識覆蓋面,全方位模擬全國卷的特點,試題有適當難度和區分度。既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又注重考查學生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的能力。
下一階段的復習,建議老師學生回歸基礎,完善知識網絡。也就是說,下階段的復習中應回歸課本,找到知識在課本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從宏觀上了解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知識主線,提高對知識之間整體聯系的認識。培養化學學科思維方式,準確運用化學術語。
下階段復習教學中,還要特別加強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簡式、電子式、電子排布式、化學專用名詞等的規范使用,并通過簡答題的訓練,提高用規范的語言文字表達化學問題的能力。而在實驗教學復習中,則要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方案—得出結論—反思評價”等過程;要求學生對比、歸納、總結常見儀器裝置的使用原理、用途特點和規律;加強實驗目的、步驟和原理分析,領會化學實驗的實質與內涵。最后,加強專題訓練,提升解題能力。
生物
落實基礎
注重核心概念和原理復習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生物組
本次市質檢理綜生物學科命題以近3年全國高考理綜生物試題(課標I)為參照,努力反映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特點及命題趨勢,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及能力的考查,力求較為全面檢測第一階段復習成果。
建議在后階段的復習教學過程中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1.抓好基礎落實,指導學生在復習積累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體驗生物學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理解能力培養。2.回歸教材,加強核心概念和原理的復習,把握不同信息的呈現形式,運用比較、分析與綜合方法對復雜的新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判斷并得出正確結論,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3.加強科學過程和方法的訓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學探究資源和生物學科學史中經典實驗,提高學生實驗和探究能力。4.加強用科學的語言表述生物學問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5.拓展思維,變化訓練角度,避免將知識講死。6.關注生產、生活,關注生物學熱點,聯系實際。
文綜
政治
強化各類專題復習
重視時事內容滲透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政治組
本次市質檢政治試題選材面廣,立意深刻,但難度偏高,總體具有一定的考查效度和導向作用。考查結果顯示通過第一輪復習,學生基本掌握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獲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但與高考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今后的復習,建議學校和老師要加強對考試數據的分析,從學生、教師、備考策略、學校管理等不同層面尋找原因,反思改進策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在教學對象上,老師要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布置個性化差別化作業(練習),給偏科的學生開小灶。在教學內容上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補缺補漏,重視強化各類專題復習,尤其重視時事內容的滲透教學,注重全面復習與重點把握,高度重視高頻考點;在教學方式上要放慢腳步,穩扎穩打,不趕進度,克服“滿堂灌”、“炒冷飯”、過于依賴教輔,只講不練或只練不講等錯誤傾向,要“少教多學”“少考多評”,運用思維導圖、頭腦風暴法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以任務驅動方式促進學生深度介入復習,注重講練結合,注重知識體系的建構,重視回歸教材。
歷史
教師講學生學
內容時間應界定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歷史組陳木興
市質檢歷史試題強調能力立意,關注“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下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及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即:材料+課本,體現診斷性。同時,通過第41題開放性問題,考查探究性學習和創新思維。許多學生對該題答題的思路、范式不清楚,出現錯誤。通過考試,體現矯正性。
歷史科下階段復習對策:高三歷史教師應認真研讀歷史考試大綱、試題例題。研習近年全國文綜歷史高考題,領悟命題能力要求;落實1年來泉州市召開的3次高三歷史會議提出的針對全國卷的新舉措。重視論從史出的推理教學,引導學生從歷史概括(表現、現象)推理歷史原因和歷史結論,等等,避免出現教師停留在老套路(應對福建高考)的課堂復習舊模式,如教師的滿堂講、滿堂演、簡單的知識梳理和知識講解等低效或無效的教學。
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教師“講”、學生“學”的內容、時間應界定好。復習課應明確:a.教師重點講解的內容,如方法、隱性知識,問題導學,情景設計等。b.學生自學的內容,如:可以提供已把初、高中的通史知識、中外歷史階段特征、重大歷史時間、事件、解題方法等內容整理出來的,供高三學生第二輪有效備考自主學習的課業,由學生自學掌握,避免出現本來是由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教師卻用大量時間進行知識梳理和講解;本來應由教師講解的方法、技巧、難點和困惑點內容,教師卻一筆帶過,拋給學生自習。
地理
做好時間規劃
避免盲目題海戰術
點評:泉州市教科所地理組
地理命題,關注社會時代熱點重點,關注地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通過選擇現實案例創設問題情景、選擇中小尺度區域呈現地理環境、從小角度探究地理要素特征與變化的成因,探討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下一階段的復習,務必做好時間規劃并落實到位。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用地理的視角多感受認識社會,多關注生活、拓展知識、擴大見識;精選練習,形成經典練習試卷,避免盲目題海戰術;同時,研究往年高考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報告,指導學生避免可能的失誤。總結不同行為動詞對答題的要求,歸納整理相應的答題基本步驟方法技巧;選做題注意要指導學生精心選擇其中一個自己相對較強的模塊,認真全面復習,切忌三心二意;注意復習專題的整理有效性、針對性問題。(海都記者 曾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