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點解決車險理賠難和壽險銷售誤導
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其履新后召開的第一個監管工作會議上,直指保險市場存在的四大問題。
“最不保險的事兒就是買保險”,這句百姓念叨的話,卻在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被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作為開場段子。1月7日,2012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召開,這是項俊波履新后召開的第一個監管工作會議,他會上直指保險市場存在的四大問題,把解決車險理賠難和壽險銷售誤導等問題作為今年保監會工作的重點。
“保險公司只有兩種情況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最不保險的事,就是買保險;保險就是買的時候千好萬好,賠的時候千難萬難。”這是一位多年從事保險行業糾紛的律師所總結出的段子。對此,項俊波在監管會議上直指,目前保險市場行業社會形象、發展方式等四大突出問題亟待解決,而其中理賠難和銷售誤導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目前車險理賠投訴占財險投訴量的60%,壽險銷售誤導占壽險投訴量的20%,理賠難和銷售誤導嚴重影響了保險行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項俊波指出,理賠難、銷售誤導、推銷擾民等損害保險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反映強烈,且長期以來未能得到較好解決,導致消費者對行業不信任。對此,保監會將解決車險理賠難和壽險銷售誤導問題放在了工作重點的首位。記者發現,此消息在新聞發布當日被網友大量轉發,許多網友表示:“此前深受其害,如今終于有望得到解決”。
同時,保險業基層員工壓力大、收入低、社會地位低,感覺被人瞧不起,對自身發展沒有信心,從業人員不認同;以及行業總體上仍停留在爭搶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的低層次競爭水平,為了攬到業務不惜弄虛作假、違法違規,社會對此也不認同。對此項俊波認為,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很可能會引發信任危機,制約行業發展。
保險投資收益率去年僅3.6%
項俊波稱保險業形勢十分困難
投資收益不好、產品又賣不動,2011年各家保險公司的日子到底有多不好過?1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2011年保險業的形勢已經十分困難,業務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保險投資年化收益率僅為3.6%,一些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較年初下降60個百分點以上。
投資收益近年最差
被許多投資者視為投資風向標的保險資金,在去年卻未能“守住形象”,因為險資通過資本市場、股權投資以及不動產等多渠道投資,一年的投資收益率卻僅僅相當于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根據保險監管工作會上透露的數據,2011年保險投資年化收益率僅為3.6%,比2010年4.84%的投資收益率縮水四分之一,較2011年7月保監會透露的此前5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水準縮水近一半。3.6%的年化投資收益率是近年來險資表現最差的一年。
對此,行業分析師們認為,2011年投資市場出現自2004年以來的首次股債雙殺行情,資本市場因素是令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今年重點“防退保”
“我對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興趣大大高于所謂的理財型保險產品。”不少投資者認為保險產品的投資功能幾乎難以凸顯。項俊波透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較“十一五”期間年均24%的增速減少超過一半,僅為2010年30%以上增幅的三分之一。
去年一年,銀行的一年期定存收益漲至3.5%,三年定存達到5%,保險投資收益率跑輸定存的同時,也意味著具有投資功能的保險產品收益相應受到影響,萬能險、分紅險跑輸定存幾成定局。項俊波指出,國內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資本市場持續走低,金融產品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保險業務發展和風險防范面臨多重壓力。
對此,項俊波要求2012年將防范退保風險放在重要位置,對退保風險較大的公司及時進行窗口指導,密切監測分紅險分紅情況及其影響。制定退保風險應急預案,妥善應對和解決可能出現的群體性事件。
次級債融資額增幅超300%
投資收益率不高、保費增幅大幅放緩,使得保險公司一年都在喊缺錢,而到底保險公司在去年有多“渴”?項俊波在工作會議上透露,去年共有66家公司增資900億元、15家公司發行次級債600.5億元。記者統計發現,次級債發行規模同比增幅高達304.4%。
受資本市場影響,金融行業去年普遍缺錢,但保險業卻最為明顯。WIND資訊數據顯示,銀行、證券去年融資額同比增幅分別為39%和29%,唯有保險業融資額度增幅超過400%。而通過發行次級債融資成為去年最受保險公司青睞的方式,規模超過了600億元,比2010年的148.5億元(記者不完全統計)增3倍,融資的保險公司數量也比2010年多了近一倍。
鑒于保險公司如此“瘋狂”發行次級債,去年保監會不僅發布《保險公司次級定期債務管理辦法》提高門檻,還在工作會議上指出,2012年要重點防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鼓勵保險公司適時通過多種渠道補充資本,緩解償付能力壓力。以次級可轉換債券、混合資本債券和次級定期債券為重點,研究制定有關制度,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優化保險行業資本結構。(晨報記者孫雨)
■相關新聞
去年926家次保險機構被罰
中國人保成“黑榜”老大
在2011年的保險市場,誰最“不規矩”?是名聲響的大保險公司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是傳統的內資保險公司還是洋氣的外資公司?日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全國保險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去年全年共對926家次機構和1056人次實施了2768項次行政處罰。而其中就各個公司來講,據網易財經的統計,中國人保問鼎“黑榜”榜首,罰單數量達到166張,其次是壽險業的老大哥中國人壽96張。
統計顯示,與2010相比,2011年開出的罰單總數基本和2010年持平,但總罰款金額卻多出1000多萬元,2011年監管機構所開出的罰單普遍嚴于2010年。其中,罰單數量前20名的公司中,四分之三的公司保費收入都超過了100億元,罰單最多的3家公司也是行業領先的大型保險公司,即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和人保壽險。
業內人士分析,2011年保險公司“吃”上罰單還是老問題,業務數據不真實、套取資金以及銷售誤導、拒絕承保交強險、擅自變更營業場所等。險企違規為何總是舊疾難改?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保險業發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馬圈地”的時代,“以保費論英雄”、“以市場份額論英雄”,有的公司甚至不惜違法違規,不顧成本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規模和市場份額,保險營銷員素質不高等多重因素是其主要原因。(記者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