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路朋山嶺立交效果圖
東湖街至少林路高架橋效果圖
泉州環灣時代已拉開序幕,在以“轉變、提升”為核心,“環灣、同城”為主線,以“大規模城市建設、大范圍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環境整治”為總體要求的“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中,橋梁建設成為重要一環。十多座橋梁將架起城市組團的發展動脈,為泉州工業化、城市化輸送更多活力,成就藍藍海灣畔美麗而又繁榮的環灣新城。
讓我們一同在此展開藍圖,看泉州灣跨海大橋、武榮大橋、站前大橋、泉州大橋拓寬、田安大橋、百崎大橋、金嶼大橋、東湖街至少林路高架橋、坪山路新高架橋、普賢路互通立交橋、城東東海隧道等十多座橋梁跨江面海,在勾勒泉州灣江海美景的同時,聯系城市組團,活絡泉州交通,助力泉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后渚至城東通道效果圖
泉州灣跨海大橋
年度計劃投資順利完成
結束了石湖和秀涂兩地亙古以來的寂靜守望,泉州灣跨海大橋將引領泉州與環灣同城時代幸福相擁。
自2011年8月8日主橋工程全面動工以來,泉州灣跨海大橋工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去年年底,順利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泉州灣跨海大橋建設所演繹的最神奇之處,莫過于其變十為一的“縮地術”。
在沿海大通道陳埭外線通車前,從石獅蚶江到惠安秀涂,行車耗時長達80分鐘,盡管現在陳埭外線通車了,兩地的車程也有半個小時左右。而按照大橋100公里/小時的設計速度計算,通達兩地僅需8分鐘,泉州各城市組團間的時空距離發生巨大變化。
向灣面海的石獅,此前陸路出入必經晉江和中心市區。隨著大橋建成,其陸路交通出入更為順暢便捷。特別是曾被稱為“石獅沿海邊遠鎮”的蚶江,更是受益匪淺。未來,蚶江環灣片區將劃分為“一心兩軸五片區”,其中“五片區”中的橋頭片區被定位為對接泉州中心市區的“橋頭堡”,將崛起包括酒店業、企業總部、生態綠地及配套設施在內的現代新城。
同樣的機遇也出現在這一岸的泉州臺商投資區,產業、港口、城市和旅游資源越橋涌動、互補共榮的藍圖已經在這里徐徐展開。
而城市規劃建設專家們則表示,泉州灣跨海大橋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座橋,它更像是城市之扣,扣起了泉州環灣城市的最后一環,屆時,泉州環灣格局的骨架將正式形成。
□本版文字:王朝暉 孫燦芬 游怡冰 □本版圖片:王朝暉 陳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