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了,陳大爺已不知道護送多少孩子過馬路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他,是許多孩子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是,五六年間,每到孩子放學時間,他總是出現(xiàn)在漳州市區(qū)東鋪頭中心小學門口,用自己的臂膀護送孩子過馬路,一趟又一趟。孩子們、家長們、附近的店家們都認識他。陌生的是,孩子們只親切地稱呼他“陳爺爺”,卻不清楚他的姓名。
就是這樣一個85歲高齡的老人,風雨無阻來回穿梭馬路,只為給每個孩子一個安全,請記住他的名字,陳慶忠。
“爺爺我也要過”
幾聲幼稚的童聲 讓他五六年來,一如既往地堅持
“小心過馬路”、“等一下,我就來”……昨日上午11時,瑞京路東鋪頭中心小學路段,陳大爺一邊提醒著剛剛過馬路的孩子,一邊又招手向?qū)γ鏈蕚溥^馬路的孩子示意等他來。
“‘爺爺我也要過’,這話我至今難忘。”說起這句當年孩子爭先恐后要他帶的稚嫩話,陳大爺依然滿臉激動,當時,街上川流不息的車流阻擋了孩子們過馬路的步伐,孩子欲行又止的場面觸動了陳大爺。此后的五六年間,他微張雙臂,左顧右盼,后面緊跟一群孩子的畫面定格在瑞京路上。
護送的道路很短,就是一條六七米長的斑馬線,但有些數(shù)字計算一番,你就不得不佩服老人的好。除了生病偶爾沒去,老人幾乎是“天天報到”,一周五天,五六年有1000多天,每天去兩趟,這些年,陳大爺往返于家與學校4000多次。每天中午,他要在斑馬線上默默守護到12點,下午要到5點半才離去。
“陳爺爺人呢,他家住哪兒”
當他因傷兩月未出現(xiàn)時,孩子和家長才發(fā)現(xiàn),還不知道他的名字
“陳爺爺,再見。”四年級的蘭蘭跳上媽媽的車子后,還不忘回頭看了幾眼陳大爺。蘭蘭的媽媽說,“這老大爺就像孩子的親爺爺,我下班晚,孩子放學等不到我就愛串大街,多虧有他”。
從這里經(jīng)過的公交車司機,也會放緩“匆匆的步伐”,只因陳大爺叮囑在公交公司上班的大兒子,“捎句話給司機們,孩子上下學路段,注意慢行”。斑馬線上,還有交警在指揮著來往車輛,而陳大爺就是交警身邊的“協(xié)警員”,因為他擔心,“他們(指交警)注意力集中在車輛上,孩子還是沒人帶啊”。而這路段的交警,一直到去年才有,老大爺?shù)纳婆e提醒了學校,學校給有關(guān)部門遞上申請。
慢慢地,陳大爺與孩子們漸漸形成一種“無聲的默契”。去年,習慣有大爺護送的孩子們,發(fā)現(xiàn)陳大爺沒有過來。“陳爺爺人呢,他家住哪兒,我們要去看看。”兩個多月沒見著陳大爺,孩子們、家長們開始擔憂,但一直到這一刻,他們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這么久了,誰都不知道陳大爺叫什么名字,具體住在人民新村的哪棟樓。
陳大爺再次出現(xiàn)后,他的腿腳有些不太利索,原來是摔傷了右腿。附近的店家遠遠就看到陳大爺,很欣喜,搬來椅子,他們都想問問,“這些日子,他去哪了”。(本網(wǎng)記者 陳群 林藝芬 鄭娟娟 曾炳光 見習記者 戴江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