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這制度做得嚴密些,不要再愧對了孩子,要從現在開始,就把這些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不要再讓他們受到傷害。盡我們最大的可能,為孩子們搭建起安全的港灣。
江蘇徐州豐縣首羨鎮張后屯村一所小學的校車,因避讓行人發生側翻事故,截至昨晚已有12人死亡。這樣的消息來得是如此殘忍,來得是如此不留情面。
在這當口上,校車安全條例正緊鑼密鼓出臺,國家正拿出一攬子措施試圖為孩子們建立起安全無憂的綠色通道。這起事故卻用那些鮮活的如花的生命的流逝,如此急趕地刺傷了我們的內心。
這樣的事故,不必解讀為校車安全隱患不斷、事故不窮而無可救藥。因為盡管我們有良好的愿望,我們有健全的制度,但世間總是會有一些事,逃離我們掌控和希望之外。更何況在我們剛剛開始建樹完備的校車安全制度的時候。
我們且抑住內心的疼痛,把這起事故看作是對我們敲響的一記警鐘,看作是對我們的校車安全制度進行最后一次悲傷的警示。在建樹校車安全制度的過程中,因為這起事故的發生,使我們捫心自問,要把這制度做得嚴密些,不要再愧對了孩子,要從現在開始,就把這些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不要再讓他們受到傷害。
我們更應當警醒的是,被這記警鐘敲響的,決不僅僅是建樹制度的人,也決不僅僅是將來各個具體環節涉及的當事人,而是我們社會的所有人。請從現在開始,就把這些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用我們的共識和行動,盡我們最大的可能,為孩子們搭建起安全的港灣。
本報特約評論員李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