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蓬萊鎮蓬溪村黨支部、村委會恭祝大家新春愉快、年年有余!
──安溪縣蓬萊鎮蓬溪村介紹
蓬溪村地處安溪東部,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境內多屬低山、丘陵、串珠般河谷盆地為主,主要山峰有蓬萊山、三笏山、大寨山等,自然環境保護良好。蓬溪村位于蓬萊鎮鎮區,地處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清水巖山下,面積5平方公里,有19個村民小組,人口3553人,蓬溪村的基本村情,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特點:
1、僑鄉優勢明顯。蓬溪村旅外僑親1.1萬人,將近家鄉人口的3倍,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旅外僑親素有情系桑梓、回饋家鄉的美德,早在上世紀30年代,僑親柯進來先生就回鄉捐資創辦進來小學、進來中學。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旅外僑親捐資家鄉公益事業的金額達到1.2億元。
2、經濟相對活躍。發揮毗鄰清水巖風景旅游區、蓬萊農貿市場的優勢,全村有400人從事朝圣用品加工、旅游購物、餐飲、運輸等行業,人均年收入1.4萬元;從事茶葉種植、加工的有1300人,人均收入1.35萬元;外出務工500人,人均收入1.2萬元。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在外經營采礦、水電、服裝等產業的經濟能人,如,2008年公布的福布斯中國排行榜第28名的恒興集團董事長柯希平,就是蓬溪村人。2008年,全村實現農業產值8500萬元,村財收入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00元。
3、文化教育發達。教育方面,現有完中1所,小學1所,在校中學生3850人、小學生350人。安八中是福建省二級達標中學,進來小學是泉州市農村示范小學,全縣24個鄉鎮都有學生在安八中就讀,2006年全縣高考文科第一名、2007年高考理科第一名都是安八中考生。文化方面,南音、布袋戲、打相公等宗祠文化活動豐富,文體設施齊全,現有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6間,溜冰場1個,老年人活動中心1個,健身活動場所2處。
4、鄉風文明和諧。蓬溪人素有熱心公益、興學重教、敬老濟貧的傳統美德,上世紀70年代末,在眾多社會賢達的倡導下,每年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敬老金,30年來累計發放敬老金400多萬元;更可喜的是,2008年12月,在柯希平等賢達的支持下,在全省率先成立村級慈善會,共籌集善款2000多萬元。近年來,蓬溪村積極開展符合農村實際、貼近農民生活的文明創建活動,如,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等,促進鄉風文明。今天的蓬溪村處處呈現出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愛集體、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和文明和諧的喜人景象。村民們在空閑時間,自發地組織起來打籃球、唱南音、做健身,上訪告狀的沒了,賭博的少了,每天都充滿歡歌笑語。先后被評為“福建省敬老模范村”、“安溪縣文明村”等稱號。
5、黨建基礎較好。在黨員教育培訓、陣地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全鎮黨建工作的示范點,被評為“泉州市五個好先進村黨支部”“安溪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安溪縣村干部異地掛職鍛煉基地”。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體要求,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村容村貌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明村創建為重點,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村環境、提高文明程度,著力打造具有閩南僑鄉文化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計劃經過1-3年努力,實現“五個新”的工作目標。
1、農村經濟有新的發展。到2011年,實現農業總值1.12億元,村財收入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00元。主要措施:①建設生態茶園350畝,改造低效茶園500畝,培育一批種茶大戶、加工大戶,到2011年,茶葉產量達到1200噸,年產值7250萬元,涉茶人口2000人,人均收入2萬元;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新辦企業2-3家,引入資金投入500萬元以上;③發揮僑親多、在外經濟能人多的優勢,引導旅外僑親、經濟能人回鄉參與新農村建設,支持家鄉發展;④依托清水巖旅游風景區、蓬萊農貿市場,發展朝圣用品加工、旅游購物、餐飲、運輸等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⑤在中角落建設蔬菜基地50畝;⑥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健全勞務輸出機構,及時發布勞務信息,主動提供勞務援助,三年內組織勞務輸出300人。
2、村容村貌有新的變化。以村容村貌整治為切入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主要措施:①新村規劃建設。完善“六圖一書”規劃,完成農貿市場、宮垅角落等新村建設;②道路建設。完成智同安至嶺南村、下草坂至蓬新村3公里路面硬化及彭墟危橋改造,安裝路燈100盞;③水利建設。完成宮垅水庫除險加固,對舊的引水工程設施進行更新重建;④生態建設。深入開展“人植一樹、全民造綠”活動,種植樹木5000株,綠化地2500m2,新建沼氣池80口;⑤環境整治。成立一支由3人組成的環衛隊伍,配備一輛垃圾運輸車,添置一批環衛設施,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深入開展以“三清六改”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解決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離禽畜亂跑等“臟、亂、差”現象。
3、社會事業有新的進步。教育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學校辦學條件,重點建設安八中體育館、藝術館,翻建進來小學。文化方面,完成文化活動中心、標準門球場、燈光籃球場等一批文體設施建設,開展老年門球、籃球、乒乓球、象棋、撥河、南音會唱等系列文體活動,發揮學校文化陣地作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計生方面,完善村自管理網絡,實施“安居、成才、致富、保障、親情”五大工程和“關愛女孩行動”,確保年度計生責任目標完成,創建計生合格村和計生協會一流村。社會保障方面,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確保農村合作醫療參全率達到100%;落實好763戶1408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慈善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爭取三年內籌集慈善款3000萬元,幫助困難群眾105名,發放慈善款35萬元。
4、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發揮老人協會、計生協會、老年人學校、老年人宣講團等群眾性組織和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陳規陋習,全面提高我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質。主要措施:①大力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群眾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②革新佛事活動,建設公益性骨灰堂,加快移風易俗步伐;③加強旅外僑親、在外經濟能人及其參與家鄉建設文字圖片的收集、整理,并予以展示;④組織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家家出孝子”等評選活動;⑤參評市級文明村。
5、民主管理有新的加強。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主要措施:①深化以創建“五個好”黨支部、“三爭”為主要內容的“三級聯創”活動,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②發展黨員20名,進一步優化黨員結構,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水平;③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民議事制度、評議黨員干部制度、財務管理公開監督制度等,扎實抓好黨務、政務和村務公開,完善村規民約,實現基層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④通過培訓班、近年來,在上級的領導下,特別是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蓬溪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如今的蓬溪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總量不斷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社會治安穩定,全村上下處處洋溢著和諧氣息,處處顯示著新農村的優越性。如今的蓬溪村在村兩委班子團結領導下,始終緊跟形勢發展步伐,帶領群眾發揚艱苦奮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調整產業經濟發展結構,使經濟發展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再上新臺階。全面按照“五個好”黨支部標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從而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形成了良性循環,共鑄蓬溪輝煌的明天,為海西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做貢獻。
值此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安溪縣蓬萊鎮蓬溪村黨支部、村委會恭祝全市人民新春快樂、萬事如意!村書記柯希雁先生攜全村人民向長期支持我們工作的各級領導、部門及社會各界賢達表示最衷心的感謝!